加存款準備金率對股市的影響
admin
在存款準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準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準備金制度有利于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準備金逐步演變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于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存款準備金是一個風險準備金,是不能夠用于發放貸款的。這個比例越高,執行的緊縮政策力度越大。
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準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
例如,2011年3月18日人民銀行公布消息,從2011年3月25日開始將存款準備金率從原來的19.5%調高到20%。這樣銀行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20萬元的存款準備金,用于發放貸款的資金只剩下80萬元。
通常,存款準備金率上升,會使得利率被迫上升,這是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的信號。存款準備金率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對最終客戶的影響是間接的;利率是針對最終客戶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響是直接的。
與利率的調整類似,如果加存款準備金率,市場中的資金減少,股票價格則可能會下跌;反之,股票價格可能會上漲。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通常在市場資金面寬裕的情況下,股價大漲,這時政府可能會進行調整,開始加準備金率,開始加息。而在剛開始向上調整時,對市場的影響不大,可能要經過多次上調后,市場才會有所反應。
表6-2所示是2007年以來歷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后市場的變化。
表6-2 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后股市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