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如戰場--我國期貨市場多空對峙重要事件
admin
1994年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貨多逼空事件;
1995年海南棕櫚油M506事件;
1995年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秈米紅小豆期貨事件;
1995年大連玉米C511暴漲事件;
1995年海南咖啡事件;
1995年3.27國債事件;
1996年天膠608合約“多逼空”事件;
1996年蘇州紅小豆602事件;
1996年上海商品交易所膠板9607事件;
1996年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豆粕事件;
1999年鄭州綠豆合約“1.18”事件;
2003年鄭州交易所硬麥309事件。
而2008年,中國企業在金融衍生品上頻頻失利。最先爆出衍生品投資出現巨虧的,是中信集團旗下子公司中信泰富,因澳元衍生品而導致公司巨虧;繼而,手中持有大量澳元的央企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也公布出現匯兌損失,前者損失19.39億元,后者損失3.2億元。還有深南電對賭石油期貨被證監會下令中止,以及江西銅業分離債因傳聞期貨虧損而大跌。
而根據公開財務信息,27家涉及金融衍生品或外匯存款的港股上市的紅籌股份公司,包括湖南有色、中國平安、上海實業等內資企業,香港本地富豪旗下的上市公司幾乎被“一網打盡”。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郭氏家族的新鴻基地產、李兆基的恒基地產、鄭裕彤的新世界發展以及李澤楷的電訊盈科都在名單之列。
同時,碧桂園(02007.HK)、華翔微電子(01195.HK)、麗豐控股(01125.HK)、遠東發展(00035.HK)等公司在衍生品投資方面也出現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