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里賣出的意義與藝術
admin
所以,股民首先要明確的觀念就是:買賣是一體,為了賣而買,為了買而賣。簡單來說,就是當你要進行買入操作的時候,你就要想好以后如何賣出,碰到什么樣的情況要進行什么樣的應對操作;賺錢了要如何操作,賺到多少可以收官;賠錢又要如何去止損,碰到突發事件要如何抉擇等。只有建立這樣一體化的思想,你才能夠真正理解什么是股市的操作。而當你通過賣出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操作之后,不要輕易地就開始新的操作,而應該對過去的這次操作作詳細總結,并對比你買入前的分析、計劃來思考一下:究竟有多少內容得到了市場的印證,證明了你思路的正確性,哪些錯誤是需要進行修正的,哪些是思路正確但遇到其他問題而沒有得到解決的……將這些一一總結之后,再修改你的套路和計劃,然后再進行新的買入操作。這樣一來,你每一次買、賣的操作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它能夠幫助你不斷地提高。那么在這樣的操作積累起來之后,你會發現你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對市場的把握也越來越精準了。這就說明你真正學會了如何買、如何賣。
筆者認為這才是股市諺語“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父”的真正含義,即單純做買、做賣的股民只處于學徒階段,視野總是很小的,而能夠將買、賣融于一體操作的股民才是真正出師了。若能將整個買賣操作放在整體層面,并懂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人,那就是大師。若單純從一個層面來看,低買高賣就是好的操作,而在個股篇中筆者介紹個股的牛熊轉換時,曾用一個圍棋的概念來講述股市錢規則,其中提到了“放棄局部小利以獲得整體大局勝利”的觀點,能夠看到這一步的人才是真正理解了“賣出”。因此如圖3-1所示,買賣雖小卻奧妙無窮,可以稱得上是一門藝術。

圖3-1 賣出的境界
比如,很多時候你止損的操作未必是壞的操作,它保住了你未來繼續操作的機會;而你賺錢的操作未必就是好的操作,有些帶有“賭”的意味。劍走偏鋒不可長久,一旦由此成癮,那就是未來操作最大的隱患。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投資市場你曾經賺過多少錢并不是關鍵,關鍵是你離開市場的時候能夠帶走多少錢。因此在操作中,我們可以“搏”,以小搏大,將風險控制在你的手中;絕對不可以“賭”,肆意讓風險放大,將你的資金任由別人、任由市場來分配,這樣或許有些時候能夠贏,但人為刀俎,你為魚肉,長期的得失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賣出”實際上可看做是一個操作的終結,即產生利潤或虧損的行為,因此作為股民我們要珍惜每一次操作的機會,更要從中去體會買、賣的藝術,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內涵。當你有了這樣的心境和感悟之后,你操作的空間和余地就會越來越大,賺錢的機會自然就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