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選擇惡性競爭的公司股票——商業屬性的共同特征
admin
為什么對人類社會如此重要的汽車業、航空業和紡織業當面對它的投資者的投資回報時卻出現賠本賺吆喝的局面呢?巴菲特終于徹底明白了,這是該類產業商品型產品價格惡性競爭的商業屬性使然:
“一般來說,若企業處在產業面臨供給過剩且為產品一般商品化的情形時,便極有可能發生獲利警訊,若客戶不在乎其所采用的產品或服務由誰提供,成本與價格由完全競爭來決定,如此,產業鐵定面臨悲慘的下場,這也是為什么所有廠商皆努力強調并建立本身產品或服務的差異性,這種做法在糖果有用(消費者會指明品牌)而砂糖卻沒有用(難道你聽過有人會說:‘我的咖啡要加奶精和某某牌的砂糖’嗎?)。在許多產業就是無法做到差異化,對大部分生產銷售已完全商品化的公司來說,不可避免的結局是,持續的產能過剩無法控制價格滑落導致獲利不佳,當然產能過剩會因產能縮減或需求增加而自我調整,而不幸的是這種修正的過程卻是緩慢而痛苦的,當產業好不容易面臨反彈時,卻又是一窩蜂全面擴張的開始,不到幾年又必須面對先前的窘況。”(摘自巴菲特1982年致股東的信)
這是巴菲特股東信中第一次開始系統總結一般商品型價格競爭產品企業的商業屬性特點,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發要點是:
(1)產品有大量生產者,實際生產能力過剩。
(2)產品無差異化,類似的替代產品多。有些產品根本就無法差異化,如砂糖。
(3)由于價格競爭產品呈明顯的低利潤特征,資產的收益率低,凈資產收益率低于10%。
(4)產品的品牌意義不大,差異性小,顧客選擇該類產品主要看價格高低。
(5)收益幾乎完全依賴管理層有效利用公司的資產,如工廠、設備,而不是無形的專利、品牌及商標。
(6)這類企業受經濟景氣度影響很大,經濟上升期尚有一定的利潤,一旦經濟不景氣,便處于虧損的邊緣。
(7)當開始有利潤時,一窩蜂似的產能擴展使行業的景氣僅維持很短的時間。
投資這種類型的企業,其結果只能是兩種:
“在一個沒有管制的商品標準化產業,一家公司不是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就是被迫倒閉關門。”(摘自巴菲特1994年致股東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