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成交量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詳解
admin
我們知道,成交量相當于股價的動量。一只股票在狂漲之前,經常是長期下跌或盤整之后,這樣在成交量大幅萎縮時,再出現連續的放大或溫和遞增,而使得股價上揚。通常情況下,一只狂漲的股票必須在底部出現大的成交量,在上漲的初期,成交量必須持續遞增、量價配合,在主升段之后,往往出現價漲量縮的所謂無量狂升的強勁走勢。
因此,精明的投資者對于底部出現巨大成交量的股票必然會進行跟蹤,因為當一只股票的供求關系發生極大變化時,將決定股價的走向,一旦價量配合,股價通常會急速上揚,可見,成交量的形態改變將是趨勢反轉的前兆。在個股上漲初期,其成交量與股價的關系是價少量增,而成交量在不斷持續放大,股價也隨著成交量的放大而揚升;一旦進入強勢的主升段時,則可能出現無量狂升的情況;在最后末升段的時候,出現量增價跌,量縮價升的背離走勢。一旦股價跌破10日均線,則顯示強勢已經改變,將進入中期整理的階段。
對于投資者來說,當握有一只強勢股的時候,最好是緊緊盯住股價日K線圖。如果日K線一直保持在10日均線之上,則可以一路持有;一旦盤勢跌破10日均線,則應考慮換股操作,如立即出貨。
在股市盤整的末期,成交量一般萎縮,代表拋盤力量的消竭。基本上,量縮是一種反轉信號,量縮才有止跌的可能,在下跌走勢中,成交量必須逐漸縮小才有反彈的機會。但是,量縮之后還可能再縮,到底何時才是底部呢?只有等到量縮之后又迎來量增,才能確認到達底部。如果此時股價已經在10日均線之上,就更能確認其漲勢已經開始了。
一般來說,我們應重視的角度是量縮之后的量增,只有量增才能反映出供求關系的改變,只有成交量增大才能使該股具有上升的底部動量。
另外,我們還要認識到成交量是價格的“衍生物”,因而相對于實時股價來說,具有先天的滯后性。同時,市場上的資金是對價格的追捧,如競買或者競賣形成了價格的波動,而不是對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成交量首要的功效在于甄別市場的容量和市場的流動性。除此以外,成交量對一些拐點有效性的驗證也存在一些功效。
股市中有諺語說:“天量天價,地量地價。”說的是從成交量的大小可以看出股價所處的位置高低。一般來說,成交放出巨量時,股價往往處在相對高位;成交極度萎縮時,說明股價已經跌至相對低位,這對短線操作者尋找買點特別有效,假如某股在一段時間內成交量逐步萎縮,當量無法進一步萎縮時,往往意味著股價將止跌。
此外,短線操作也可以根據量的變化來尋找買賣點,使用時還需注意的是:一旦量能創出近期的新低,說明階段性低點可能已經來臨,而對冷門股、處在下跌趨勢的個股,則不適宜用此法,這些個股有可能出現成交量一再萎縮,而股價依然未止跌的情況;縮量之后出現的低點不一定是重要底部,有時僅僅是階段性的低點,因而只適宜尋找短線低點,對重要底部的尋覓,還需結合其他方法來進行綜合研判。
總的來說,成交量與股價走勢呈現如下的關系:
圖3.1可謂清晰地描繪出了成交量和股價之間的關系。具體來說如下:

圖3.1 成交量與股價之間的關系
(1)價格隨著成交量的遞增而上漲,為市場行情的正常特征,此種量增價升的關系,表示股價將繼續上升。
(3)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遞減而回升,股價上漲,成交量卻逐漸萎縮。成交量是股價上漲的原動力,原動力不足顯示出股價趨勢潛在的反轉信號。
(4)有時股價隨著緩慢遞增的成交量而逐漸上升,漸漸的走勢突然成為垂直上升的噴發行情,成交量急劇增加,股價躍升暴漲;緊隨著此波走勢,繼之而來的是成交量大幅萎縮,同時股價急速下跌。這種現象表明漲勢已到末期,上升乏力,顯示出趨勢有反轉的跡象。
(5)在一個波段的長期下跌形成谷底后,股價回升,成交量并沒有隨股價上升而遞增,股價上漲欲振乏力,然后再度跌落至原先谷底附近,或高于谷底。當第二谷底的成交量低于第一谷底時,是股價將要上升的信號。
(6)股價往下跌落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后,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此時隨著日益放大的成交量,股價大幅度下跌;繼恐慌賣出之后,預期股價可能上漲,同時恐慌賣出所創的低價,將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破。因此隨著恐慌大量賣出之后,往往是空頭市場的結束。
(7)股價下跌,向下突破股價形態,趨勢線或移動平均線,同時出現了大成交量,是股價下跌的信號,明確表示出下跌的趨勢。
(8)當市場行情持續上漲數月之后,出現急劇增加的成交量,而股價卻上漲無力,在高位整理,無法再向上大幅上升,顯示了股價在高位大幅震蕩,拋壓沉重,上漲遇到了強阻力,此為股價下跌的先兆,但股價并不一定必然會下跌。股價連續下跌之后,在低位區域出現大成交量,而股價卻沒有進一步下跌,僅出現小幅波動,此即表示進貨,通常是上漲的前兆。
總之,投資者熟練掌握成交量和股價走勢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在看盤時,通過同時分析成交量與股價之間的變化,來預測股價未來走勢,從而做出正確的買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