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估值達240億美元 為何著急上市?
即使被無數人吐槽“低質”,凈利潤持續虧損,成立不滿3年的拼多多依然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
據悉,拼多多此次美股IPO認購火爆,超募20倍,最終按照定價區間上限19美元/ADS定價,按此價格加上期權估算,拼多多市值約為240億美元,其創始人兼CEO黃崢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為50.7%,按照IPO市值240億美元計,這位今年38歲的CEO身價將達到122億元美元。
不滿三歲即赴美上市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距今未滿3歲,與今日頭條、快手一樣,拼多多靠著團購低價模式迅速搶占三四五線城市,并借助微信小程序分享實現了病毒式增長,在低價獲取流量環節中占據絕對優勢。
黃崢在致股東信中坦稱,雖然拼多多只是一個三歲的小孩,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也面臨許多危險和挑戰,但往后看3年、5年還是更長時間上市,其實沒有本質區別,而在公眾的監督下,拼多多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強。
先來看拼多多的核心數據,招股書顯示,拼多多2017年度GMV(網站交易總額)為1412億元,2018年第一季度GMV為662億元,同比增長661%。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拼多多近12個月GMV為2621億元,保持較快增速。在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移動平臺上的訂單總數分別達到42億、17億。
而2017年京東GMV接近1.3萬億元,拼多多在體量上還僅僅是京東的十分之一,但從活躍用戶角度來看,拼多多已有趕超京東之勢。
伴隨著微信群里的拼團鏈接以及綜藝節目里的“魔性”廣告實現了爆發式增長,2018年一季度拼多多活躍買家數為2.95億,約為阿里巴巴的53%,與京東的差距不到700萬。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手機APP月活躍數由6500萬增長至1.66億,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平臺上有超過100萬活躍商家。
從營業收入來看,自2015年成立以來,保持高速增長,2016年度營業收入為5.05億元,2017年度營收為17.4億元,2018年一季度收入達到13.8億元,平臺收入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傭金,與目前其他電商平臺在商業模式上具有一致性。
收入增加的同時,拼多多也在持續虧損,2016年和2017年分別凈虧損2.92億元、5.25億元,受市場大幅擴張以及營銷成本不斷增加影響,拼多多2018年一季度銷售和市場支出達到12.17億元,一季度虧損2.01億元。
還有一個關鍵數據就是貨幣化率,貨幣化率=營收/GMV,代表著電商的變現能力。恒大研究院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拼多多用1412億元的GMV,帶來了17.4億元的營收,貨幣化率為1.2%,遠低于阿里巴巴的3.7%和京東的7.9%。但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貨幣化率從2017年的1.2%上升至2.1%,意味著拼多多的變現能力逐步增強。
為何著急上市?
雖成立較晚,但拼多多卻依然在電商領域殺出了一條“血路”,拼多多的社交電商模式,使得它很大程度上依賴微信用戶生態,騰訊是拼多多最大的機構股東,持有18.5%的股份,其絕大部分的交易也是來自微信。黃崢占股50.7%,高榕資本占股10.1%,紅杉資本占股7.4%。
回顧融資歷程,拼多多四輪共計融資17億美元,最新一輪在2018年3月拼多多D輪融資13.69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騰訊、高榕資本等,而騰訊共參與了B、C、D三輪融資。
據悉,D輪融資后拼多多估值已經達到150億美元,在當下資本寒冬的背景下,再從一級市場融資已經較難。
無論是已上市的優信、小米還是拼多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賺錢。而對于這類互聯網公司來說,并不用盈利來估值,而是用流量估值、以用戶數量估值,從而摒棄掉市盈率,因為他們相信這些公司未來一旦盈利增長是指數級的。
拼多多用戶規模雖然還有不少增長空間,但在三四五線城市滲透率已經接近天花板,且騰訊投資的電商平臺遠不止拼多多一家,未來拼多多在一二線主流市場擴張將不得不與京東、淘寶等電商巨頭正面交鋒,但這需要巨量的資金來完成。
目前手握86億資金的拼多多,還算充裕,但其對手更加強大。以京東為例,截至2018年3月31日,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352億元。
本文由東方銅牛網整理編輯,轉載 拼多多估值達240億美元 為何著急上市? 請注明文章地址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