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選股中的常用因子介紹
2024-06-28 17:15
來源:量化選股
作者: 量化選股
關注格雷厄姆網在線:
-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格雷厄姆網微信
在線咨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格雷厄姆網在線客服
量化選股中的常用因子介紹
量化選股是量化投資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在過去基礎數據不全,不準的情況下,很難用量化選股。今天有了很多方便的工具,使得我們的量化選股變得不是那么困難的事情了。以下是用果仁網提供的平臺做的單因子回測,測試時間是07年1月4日到16年3月26日,回測條件是平均持有10個最符合指標要求的股票,每五個交易日換一次,剔除所有的ST股,交易成本為雙向千二。其中5天平均成交額和總市值、收盤價強相關,所以剔除后前10名影響因子排序如下。從結果看,總市值,收盤價、60天相對漲幅前三名因子基本都和傳統的價值投資的因子無關,不管怎么價值,整整快10年的數據就是這樣殘酷。但我覺得從廣義價值投資來說,這種現象也能解釋得過去,因為在A股目前的市場上,殼資源還是非常值錢的。如果把殼能評估成無形資產弄個幾個億進去,說不定這些小市值的PB、PE就會非常好看了。
當然要進入實戰沒那么簡單,還需要用擇時的方法控制回撤,還可以組合多因子進一步提高收益率,當然系統的bug也是難以避免的。有人覺得有bug就不能用,其實是一個很幼稚的想法。80年代我自己做程序員的時候,當時有個目標就是想消滅一切bug,剛開始程序簡單說實在還能做到,但后來程序越來越復雜,越難以消滅一切bug。現在有人和我說他的系統是沒有bug的,我只能認為是一個簡單的系統。真正被廣泛應用的系統,如windows,微軟用了世界上好的工具,最聰明的程序員,都無法做到消滅一切bug,你難道因為微軟有bug而不用windows了?只是我覺得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這個bug是否是致命的,像當年光大證券的bug,那才是要命的,從光大證券事件后我都不敢用自動交易了。
不管如何這個數據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即使將來注冊制來了,殼不值錢了,我們還可以用到其他一些不受影響的因子,如市凈率,10年年化收益率35%也是一個非常能接受的數據了,只是要控制好回撤。
本文由東方銅牛網編輯,轉載 量化選股中的常用因子介紹 請注明文章地址。
廣告
熱門搜索
相關文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