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91热在线观看-国产精选经典三级小泽玛利亚-国产精选莉莉私人影院-国产精选一区-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亚洲成年

客服 |
手機網
格雷厄姆網網站歡迎您!
廣告
主頁 > 財訊 > 熱點 > 正文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2024-06-28 17:15 來源:東方銅牛網 作者: 銅牛網先生
分享到
關注格雷厄姆網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格雷厄姆網微信

在線咨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格雷厄姆網在線客服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股市靠什么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一、央行購買股票?引發市場熱議。
經濟通脹依舊承壓。
 
從近期公布的數據來看,短期經濟依舊承壓。18年12月官方PMI降至49.4,財新PMI降至49.7,均低于50的榮枯分界線。從地產汽車兩大重要需求觀察,12月乘用車銷售降幅接近20%,而1月上旬地產銷售降幅再度擴大,意味著內需依舊不佳。
 
由于商品價格近期大跌,18年12月PPI降至0.9%,我們預計1月PPI將降至0%左右,PPI通縮已在眼前。12月CPI降至1.9%,也是近半年以來的新低。
 
18年11月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已經轉負,而經濟和物價是決定企業盈利兩大核心因素,這也就意味著當前的企業盈利或還在繼續下滑。
 
熱議央行購買股票?
 
上周(1月7日-12日)A股連續第二周反彈,而觸發股市反彈的原因,并非來自經濟的改善,除了央行全面降準以外,我們認為或許還和央行購買股票的討論有關。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彭博社援引野村控股亞洲研究部負責人Jim的觀點稱,股市是重要的國內政策工具,他認為中國將采取超越以往的措施來刺激股市,具體來說,政府可能會授權中國央行參與購買股票,強勁的股市表現在刺激國內消費方面,將比新建鐵路有效得多。
 
而關于央行購買股票的話題也引發了國內的熱烈討論,支持的觀點包括提振市場信心、改善直接融資等,而反對的觀點包括擾亂市場定價、存在道德風險、不符合中央銀行法規定等等。
 
二、央行買或不買,股市有漲有跌。
央行也會買股票。
 
從全球來看,不少央行都會購買股票資產,但主要是購買海外股票,作為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手段。比如說蘋果就是瑞士央行的第一大重倉股,而挪威央行擁有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投資基金、在A股有多項投資。
 
而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3萬億美元,主要由央行下屬的外匯管理局負責管理,其資產配置必然是多元化,除了購買海外債券之外,肯定也會購買海外股票。
 
根據百度百科的信息,外管局在香港成立了中國華安投資有限公司,可投資各種金融工具,包括證券、外匯和商品等。按美國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的研究,中國華安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目前是全球前十大主權財富基金,其投資包括大量海外股票。
 
但央行購買本國或者本地股票的并不多。其中堅持長期購買本國股票的只有日本,日本央行從2002年開始買股票,到2018年其股票和ETF總持倉為24萬億日元,占日本央行總資產的4.4%,占交易所總市值的3.7%。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其他央行則有臨時購買本地股票的經歷。比如在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香港的金管局曾經成立外匯基金投資公司,短期入市購買股票,成功抵御炒家對香港股市的賣空,在完成歷史使命以后,后來于2002年順利退出。
 
在15年的A股異常波動期間,中國央行曾表示積極協助證金公司通過拆借、發行金融債券、抵押融資、借用再貸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流動性,通過多種渠道支持證金公司維護股票市場穩定。之后的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外管局旗下的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及其子公司,從15年開始購買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到目前為止依然是工行、農行、交行等的前十大股東。但這一投資類似于香港金管局的平準基金臨時入市,并不同于日本央行的股票持續購買計劃。
 
央行買了股票未必漲。
 
雖然央行也在買股票,但是從歷史表現來看,其購買行為與股價的表現沒有必然關聯。
 
以瑞士央行為例,其年報顯示2018財年的虧損達到150億瑞郎,源于其總投資的21%左右投資于股票市場,但是其重倉持有的蘋果公司在18年大幅下跌。
 
而從日本來看,其股票購買始于2002年末,雖然從02年到現在日本股市漲幅超過100%,但是主要的上漲發生在2013年以后,最初的10年其實并沒有效果。
 
央行不買股市也會漲。
 
而過去在全球表現最好的股市非美股莫屬,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美股從底部以來的漲幅超過4倍,標普500指數在過去10年當中有7年上漲、兩年持平,只有一年小幅下跌。但是在美國,雖然美聯儲在金融危機以后實施了大量資產購買計劃,但主要是面向債券市場,包括國債和企業債、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等,但并沒有直接入市購買股票。
 
三、股市能否走牛,還看盈利估值。
美股走牛靠低估值,企業盈利分紅
 
在《投資者的未來》一書中,西格爾對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的表現進行了統計分析:1957-2003年間標普500成份股凈利潤年均增速為6.08%,年均股息收益率為3.27%,在此期間標普500成分股年均投資收益率為10.85%,平均市盈率為17.45倍。
 
而從A股來看,從01年到18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年均利潤增速為18%,其實遠高于美股的利潤平均增速,但是A股的年均股息收益率為1.5%,在此期間的A股年均投資回報率大約是2%,而上證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24倍,其中01年的PE估值(TTM)高達65倍,到18年末降至11倍。
 
由此可見,美股長期走牛的關鍵在于其估值合理,同時上市公司長期高分紅,所以投資者可以分享其企業盈利增長和高股息的回報。而A股長期漲幅不大的關鍵在于上市初始的估值偏貴,企業盈利增長被估值下滑所抵消,同時A股過去的股息率偏低,使得投資者難以享受企業分紅的回報。
 
日本股市反彈,企業盈利恢復。
 
而日本股市在1989年以后大幅下跌,一方面因為估值偏高,股市泡沫頂峰時期的估值高達70倍,另一方面因為盈利下滑,1989年日本非金融行業利潤總額為40萬億日元,到2009年一度降至29萬億日元,到2011年也才回到45萬億日元。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但是從2012年開始,日本股市在過去7年當中有6年上漲,原因在于其股市PE估值(TTM)降至15倍以后逐漸企穩,同時得益于安倍經濟學帶來的經濟改善,日本企業盈利在2012年以后增長了一倍,因此在12年以后股市估值穩定加上企業盈利改善,推動日本股市在過去幾年表現出色。
 
由此可見,12年以后日本股市的上漲并非來自于其央行購買股票,而是在于估值合理以后,企業盈利上漲推動了股價上漲。
 
四、利率大幅下降,A股估值合理。
A股絕對估值比較低。
 
回到中國A股來看,當前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估值比較便宜。
 
首先和A股自身的歷史來比較,目前的估值處于歷史最低位附近。比如目前上證A股的市盈率(TTM)為11倍,而此前只有在14年短期到達過9倍左右的歷史最低估值,而且遠低于01年時的65倍估值。最具代表性的滬深300估值為10倍,歷史平均估值為17倍。
 
其次和海外主要股市來比較,目前美國標普500估值為19倍,日經225指數的估值為14倍,德國DAX的估值為14倍,A股的估值相對而言是最便宜的。
 
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所謂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在于從估值出發而非從趨勢出發,因此在過去一年A股下跌的過程當中,以趨勢投資為主的中國散戶在逐漸離場,因為其擔心未來股價繼續下跌,而以價值投資為主的海外機構在持續進場,目前陸股通加上QFII以后的外資在A股持倉已經和公募基金持倉市值相當,我們和海外客戶交流得到的更多的是對A股市場的正面評價,其主要邏輯就是A股低估值。
 
利率下行提升相對估值。
 
而從國內各大資產類別的比較來看,A股的相對估值其實是在明顯提升。
 
在過去十年,中國各類投資當中最有吸引力的是房市。但是驅動房價上漲的核心因素是貨幣超發,07-17年間的廣義貨幣M2的年均增速高達15%,因而也推動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年均漲幅高達15%。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
 
但是目前中國的廣義貨幣M2增速已經降至8%,我們認為中國已經進入貨幣低增時代,未來中國的貨幣增速或長期維持在7-8%左右,如果把這當做未來房價潛在漲幅的參照,再考慮房子的實際使用期限大約在50年,每年要扣掉2%左右的折舊,那么未來中國房價每年的潛在漲幅會降至5%左右。同時我們還要考慮過去十年的房價上漲大幅透支了居民收入上漲,所以很可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房價漲不動了。
 
再來看固定收益類資產,最大的變化是無風險利率出現了大幅下降。在貨幣市場,目前隔夜回購利率已經降至1.6%,而債券市場的10年期國債利率降至3.1%,均處于歷史最低位附近。
 
過去我們處于高利率時代,所以可以買到很多保本保收益的高利率產品。比如去買貨幣基金,在2013年時買余額寶一度可以實現6%以上的年化利率,在2017年的余額寶年化利率也一度達到4%以上,但是目前已經降至2.6%。比如買銀行理財產品,以3個月期限為例,在2013年時收益率一度達到6%,在18年初接近5%,而目前的收益率已經降至4.4%。
 
而從A股來看,上證50指數在18年初時的股息率為2.6%,遠低于當時4%左右的10年期國債利率,而18年上證50的股息率為3.1%(截至1月11日),已經和10年期國債利率基本相當了。從美國股市估值過去100年的歷史走勢來看,和10年期國債利率存在著明顯的反向關系。而上證50的PE估值(TTM)為8.6倍,未來只要這一估值長期不再下跌,而且中國經濟在長期仍能有正增長,那么當前購買中國股票類資產從長期看其實未必不如買國債。
 
五、收貨幣減稅負,增加企業盈利。
雖然大家都同意A股的當前的估值已經比較便宜,但是更多的擔憂來自于企業盈利,因為從去年11月開始工業企業盈利出現了負增長,而當前的經濟通脹還在繼續回落,所以很多人擔憂19年的企業盈利會再次下降。
 
但是,我們認為不應該對于中國的企業盈利過于悲觀,主要由如下幾點理由:
 
只要經濟長期增長,盈利下滑就是短期現象。
 
一是看企業盈利增長不能只看短期,還要看長期。在過去的17年當中,有9年的中國經濟增速比前一年下滑,還有8年PPI增速為負,但其中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為負的只有2015年一年,而上市公司利潤增速為負也只有2008年一年,這說明從長期來看,企業利潤下滑是小概率事件。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
 
主要原因在于,雖然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但我們的人均GDP剛剛達到1萬美元,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未來十年我們仍有望保持每年5%左右的中速增長,再考慮2-3%的通脹,中國GDP名義增速長期仍有望保持在7%左右,而企業盈利增速長期和GDP名義增速基本相當,就不會長期為負。
 
其次,減稅降費可以改善企業盈利。
 
自從1994年中國實施分稅制改革以后,中國的宏觀稅負逐年上升,我們測算中國政府總收入占GDP的比值在1994年時不到10%,而到2017年升至接近30%。
 
而中國宏觀稅負的主要承擔主體是企業部門,企業各項稅收占中國總稅收的比重達到80%,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這一比值僅為50%。
 
而這一次應對經濟下滑,我們并沒有采取新一輪強刺激,而是采取了持續減稅降費的方式。李總理明確表示,19年將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同時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把一般性支出堅決壓下來,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在2018年我國已經下調了1%的增值稅稅率,同時大幅下調了個人所得稅。而在2019年初再次給小微企業減免了2000億的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期表示,下一步將深化增值稅改革,繼續推進實質性減稅,這意味著未來或還有更大規模的增值稅減免方案出臺。
 
2018年,中國企業所得稅約為3.5萬億,按照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對應企業稅后利潤總額為10.5萬億左右。而18年中國增值稅總額大約為6萬億。
 
因此,如果19年能再給企業減免1萬億的增值稅,由于增值稅是流轉稅,假定其中一半可以歸屬企業部門,那么相當于給企業帶來了5000億左右的凈利潤,可以直接對沖5%左右的企業利潤短期下滑。而另一半增值稅減免會通過商品降價轉移到居民部門,再加上個稅減免的3000億,這部分減稅會促進居民消費,最終也會改善企業盈利。
 
而更為重要的是,減稅會提高企業的利潤率,從而激發企業投資研發的積極性,推動中國經濟進入創新模式,從而帶來可持續的利潤增長。
 
最后,貨幣收縮會改善利潤結構分配。
 
在過去中國貨幣超發的時代,對應的是高房價、高通脹和高利率,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的利潤分配主要是向房地產和金融行業傾斜。以2017年為例,A股當中銀行和地產兩大行業的凈利潤為1.64萬億,占A股總利潤的比例為44%。
 
而未來如果我們貨幣持續低增,那么意味著我們將進入低通脹、低房價漲幅和低利率時代,那么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的利潤占比趨于下降,而消費和科技等行業的利潤占比將趨于上升,這其實會使得我們的企業盈利結構更加健康。
 
所以,綜合來看,我們認為當前中國股市的反彈其實無關央行購買股票的傳言,從國際來看央行買本國股票的案例極其少見,美股走牛并不需要央行購買,而日股近年的上漲其實本質原因在于低估值和企業盈利改善。因此真正驅動本輪股市反彈的理由其實在于A股絕對估值已低,從國際比較具備吸引力,而國債利率大幅下降提升股市相對吸引力.此外本輪采用的收貨幣和減稅的政策組合有望提升企業盈利,同時將金融地產等行業超額利潤轉向消費科技行業,這其實會使得中國的經濟和企業盈利更加健康可持續。

以上內容就是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的解讀,轉載文章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請注明地址。
責任編輯:admin 標簽:股票為什么會跌漲
廣告

熱門搜索

相關文章

廣告
|熱點 頻道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銅牛網先生

|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股市靠什么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一、央行購買股票?引發市場熱議。
經濟通脹依舊承壓。
 
從近期公布的數據來看,短期經濟依舊承壓。18年12月官方PMI降至49.4,財新PMI降至49.7,均低于50的榮枯分界線。從地產汽車兩大重要需求觀察,12月乘用車銷售降幅接近20%,而1月上旬地產銷售降幅再度擴大,意味著內需依舊不佳。
 
由于商品價格近期大跌,18年12月PPI降至0.9%,我們預計1月PPI將降至0%左右,PPI通縮已在眼前。12月CPI降至1.9%,也是近半年以來的新低。
 
18年11月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已經轉負,而經濟和物價是決定企業盈利兩大核心因素,這也就意味著當前的企業盈利或還在繼續下滑。
 
熱議央行購買股票?
 
上周(1月7日-12日)A股連續第二周反彈,而觸發股市反彈的原因,并非來自經濟的改善,除了央行全面降準以外,我們認為或許還和央行購買股票的討論有關。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彭博社援引野村控股亞洲研究部負責人Jim的觀點稱,股市是重要的國內政策工具,他認為中國將采取超越以往的措施來刺激股市,具體來說,政府可能會授權中國央行參與購買股票,強勁的股市表現在刺激國內消費方面,將比新建鐵路有效得多。
 
而關于央行購買股票的話題也引發了國內的熱烈討論,支持的觀點包括提振市場信心、改善直接融資等,而反對的觀點包括擾亂市場定價、存在道德風險、不符合中央銀行法規定等等。
 
二、央行買或不買,股市有漲有跌。
央行也會買股票。
 
從全球來看,不少央行都會購買股票資產,但主要是購買海外股票,作為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手段。比如說蘋果就是瑞士央行的第一大重倉股,而挪威央行擁有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投資基金、在A股有多項投資。
 
而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3萬億美元,主要由央行下屬的外匯管理局負責管理,其資產配置必然是多元化,除了購買海外債券之外,肯定也會購買海外股票。
 
根據百度百科的信息,外管局在香港成立了中國華安投資有限公司,可投資各種金融工具,包括證券、外匯和商品等。按美國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的研究,中國華安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目前是全球前十大主權財富基金,其投資包括大量海外股票。
 
但央行購買本國或者本地股票的并不多。其中堅持長期購買本國股票的只有日本,日本央行從2002年開始買股票,到2018年其股票和ETF總持倉為24萬億日元,占日本央行總資產的4.4%,占交易所總市值的3.7%。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其他央行則有臨時購買本地股票的經歷。比如在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香港的金管局曾經成立外匯基金投資公司,短期入市購買股票,成功抵御炒家對香港股市的賣空,在完成歷史使命以后,后來于2002年順利退出。
 
在15年的A股異常波動期間,中國央行曾表示積極協助證金公司通過拆借、發行金融債券、抵押融資、借用再貸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流動性,通過多種渠道支持證金公司維護股票市場穩定。之后的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外管局旗下的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及其子公司,從15年開始購買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到目前為止依然是工行、農行、交行等的前十大股東。但這一投資類似于香港金管局的平準基金臨時入市,并不同于日本央行的股票持續購買計劃。
 
央行買了股票未必漲。
 
雖然央行也在買股票,但是從歷史表現來看,其購買行為與股價的表現沒有必然關聯。
 
以瑞士央行為例,其年報顯示2018財年的虧損達到150億瑞郎,源于其總投資的21%左右投資于股票市場,但是其重倉持有的蘋果公司在18年大幅下跌。
 
而從日本來看,其股票購買始于2002年末,雖然從02年到現在日本股市漲幅超過100%,但是主要的上漲發生在2013年以后,最初的10年其實并沒有效果。
 
央行不買股市也會漲。
 
而過去在全球表現最好的股市非美股莫屬,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美股從底部以來的漲幅超過4倍,標普500指數在過去10年當中有7年上漲、兩年持平,只有一年小幅下跌。但是在美國,雖然美聯儲在金融危機以后實施了大量資產購買計劃,但主要是面向債券市場,包括國債和企業債、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等,但并沒有直接入市購買股票。
 
三、股市能否走牛,還看盈利估值。
美股走牛靠低估值,企業盈利分紅
 
在《投資者的未來》一書中,西格爾對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的表現進行了統計分析:1957-2003年間標普500成份股凈利潤年均增速為6.08%,年均股息收益率為3.27%,在此期間標普500成分股年均投資收益率為10.85%,平均市盈率為17.45倍。
 
而從A股來看,從01年到18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年均利潤增速為18%,其實遠高于美股的利潤平均增速,但是A股的年均股息收益率為1.5%,在此期間的A股年均投資回報率大約是2%,而上證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24倍,其中01年的PE估值(TTM)高達65倍,到18年末降至11倍。
 
由此可見,美股長期走牛的關鍵在于其估值合理,同時上市公司長期高分紅,所以投資者可以分享其企業盈利增長和高股息的回報。而A股長期漲幅不大的關鍵在于上市初始的估值偏貴,企業盈利增長被估值下滑所抵消,同時A股過去的股息率偏低,使得投資者難以享受企業分紅的回報。
 
日本股市反彈,企業盈利恢復。
 
而日本股市在1989年以后大幅下跌,一方面因為估值偏高,股市泡沫頂峰時期的估值高達70倍,另一方面因為盈利下滑,1989年日本非金融行業利潤總額為40萬億日元,到2009年一度降至29萬億日元,到2011年也才回到45萬億日元。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但是從2012年開始,日本股市在過去7年當中有6年上漲,原因在于其股市PE估值(TTM)降至15倍以后逐漸企穩,同時得益于安倍經濟學帶來的經濟改善,日本企業盈利在2012年以后增長了一倍,因此在12年以后股市估值穩定加上企業盈利改善,推動日本股市在過去幾年表現出色。
 
由此可見,12年以后日本股市的上漲并非來自于其央行購買股票,而是在于估值合理以后,企業盈利上漲推動了股價上漲。
 
四、利率大幅下降,A股估值合理。
A股絕對估值比較低。
 
回到中國A股來看,當前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估值比較便宜。
 
首先和A股自身的歷史來比較,目前的估值處于歷史最低位附近。比如目前上證A股的市盈率(TTM)為11倍,而此前只有在14年短期到達過9倍左右的歷史最低估值,而且遠低于01年時的65倍估值。最具代表性的滬深300估值為10倍,歷史平均估值為17倍。
 
其次和海外主要股市來比較,目前美國標普500估值為19倍,日經225指數的估值為14倍,德國DAX的估值為14倍,A股的估值相對而言是最便宜的。
 
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所謂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在于從估值出發而非從趨勢出發,因此在過去一年A股下跌的過程當中,以趨勢投資為主的中國散戶在逐漸離場,因為其擔心未來股價繼續下跌,而以價值投資為主的海外機構在持續進場,目前陸股通加上QFII以后的外資在A股持倉已經和公募基金持倉市值相當,我們和海外客戶交流得到的更多的是對A股市場的正面評價,其主要邏輯就是A股低估值。
 
利率下行提升相對估值。
 
而從國內各大資產類別的比較來看,A股的相對估值其實是在明顯提升。
 
在過去十年,中國各類投資當中最有吸引力的是房市。但是驅動房價上漲的核心因素是貨幣超發,07-17年間的廣義貨幣M2的年均增速高達15%,因而也推動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年均漲幅高達15%。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
 
但是目前中國的廣義貨幣M2增速已經降至8%,我們認為中國已經進入貨幣低增時代,未來中國的貨幣增速或長期維持在7-8%左右,如果把這當做未來房價潛在漲幅的參照,再考慮房子的實際使用期限大約在50年,每年要扣掉2%左右的折舊,那么未來中國房價每年的潛在漲幅會降至5%左右。同時我們還要考慮過去十年的房價上漲大幅透支了居民收入上漲,所以很可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房價漲不動了。
 
再來看固定收益類資產,最大的變化是無風險利率出現了大幅下降。在貨幣市場,目前隔夜回購利率已經降至1.6%,而債券市場的10年期國債利率降至3.1%,均處于歷史最低位附近。
 
過去我們處于高利率時代,所以可以買到很多保本保收益的高利率產品。比如去買貨幣基金,在2013年時買余額寶一度可以實現6%以上的年化利率,在2017年的余額寶年化利率也一度達到4%以上,但是目前已經降至2.6%。比如買銀行理財產品,以3個月期限為例,在2013年時收益率一度達到6%,在18年初接近5%,而目前的收益率已經降至4.4%。
 
而從A股來看,上證50指數在18年初時的股息率為2.6%,遠低于當時4%左右的10年期國債利率,而18年上證50的股息率為3.1%(截至1月11日),已經和10年期國債利率基本相當了。從美國股市估值過去100年的歷史走勢來看,和10年期國債利率存在著明顯的反向關系。而上證50的PE估值(TTM)為8.6倍,未來只要這一估值長期不再下跌,而且中國經濟在長期仍能有正增長,那么當前購買中國股票類資產從長期看其實未必不如買國債。
 
五、收貨幣減稅負,增加企業盈利。
雖然大家都同意A股的當前的估值已經比較便宜,但是更多的擔憂來自于企業盈利,因為從去年11月開始工業企業盈利出現了負增長,而當前的經濟通脹還在繼續回落,所以很多人擔憂19年的企業盈利會再次下降。
 
但是,我們認為不應該對于中國的企業盈利過于悲觀,主要由如下幾點理由:
 
只要經濟長期增長,盈利下滑就是短期現象。
 
一是看企業盈利增長不能只看短期,還要看長期。在過去的17年當中,有9年的中國經濟增速比前一年下滑,還有8年PPI增速為負,但其中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為負的只有2015年一年,而上市公司利潤增速為負也只有2008年一年,這說明從長期來看,企業利潤下滑是小概率事件。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
 
主要原因在于,雖然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但我們的人均GDP剛剛達到1萬美元,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未來十年我們仍有望保持每年5%左右的中速增長,再考慮2-3%的通脹,中國GDP名義增速長期仍有望保持在7%左右,而企業盈利增速長期和GDP名義增速基本相當,就不會長期為負。
 
其次,減稅降費可以改善企業盈利。
 
自從1994年中國實施分稅制改革以后,中國的宏觀稅負逐年上升,我們測算中國政府總收入占GDP的比值在1994年時不到10%,而到2017年升至接近30%。
 
而中國宏觀稅負的主要承擔主體是企業部門,企業各項稅收占中國總稅收的比重達到80%,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這一比值僅為50%。
 
而這一次應對經濟下滑,我們并沒有采取新一輪強刺激,而是采取了持續減稅降費的方式。李總理明確表示,19年將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同時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把一般性支出堅決壓下來,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在2018年我國已經下調了1%的增值稅稅率,同時大幅下調了個人所得稅。而在2019年初再次給小微企業減免了2000億的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期表示,下一步將深化增值稅改革,繼續推進實質性減稅,這意味著未來或還有更大規模的增值稅減免方案出臺。
 
2018年,中國企業所得稅約為3.5萬億,按照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對應企業稅后利潤總額為10.5萬億左右。而18年中國增值稅總額大約為6萬億。
 
因此,如果19年能再給企業減免1萬億的增值稅,由于增值稅是流轉稅,假定其中一半可以歸屬企業部門,那么相當于給企業帶來了5000億左右的凈利潤,可以直接對沖5%左右的企業利潤短期下滑。而另一半增值稅減免會通過商品降價轉移到居民部門,再加上個稅減免的3000億,這部分減稅會促進居民消費,最終也會改善企業盈利。
 
而更為重要的是,減稅會提高企業的利潤率,從而激發企業投資研發的積極性,推動中國經濟進入創新模式,從而帶來可持續的利潤增長。
 
最后,貨幣收縮會改善利潤結構分配。
 
在過去中國貨幣超發的時代,對應的是高房價、高通脹和高利率,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的利潤分配主要是向房地產和金融行業傾斜。以2017年為例,A股當中銀行和地產兩大行業的凈利潤為1.64萬億,占A股總利潤的比例為44%。
 
而未來如果我們貨幣持續低增,那么意味著我們將進入低通脹、低房價漲幅和低利率時代,那么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的利潤占比趨于下降,而消費和科技等行業的利潤占比將趨于上升,這其實會使得我們的企業盈利結構更加健康。
 
所以,綜合來看,我們認為當前中國股市的反彈其實無關央行購買股票的傳言,從國際來看央行買本國股票的案例極其少見,美股走牛并不需要央行購買,而日股近年的上漲其實本質原因在于低估值和企業盈利改善。因此真正驅動本輪股市反彈的理由其實在于A股絕對估值已低,從國際比較具備吸引力,而國債利率大幅下降提升股市相對吸引力.此外本輪采用的收貨幣和減稅的政策組合有望提升企業盈利,同時將金融地產等行業超額利潤轉向消費科技行業,這其實會使得中國的經濟和企業盈利更加健康可持續。

以上內容就是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的解讀,轉載文章 股票為什么會跌漲?不是央行,而是估值和盈利! 請注明地址。

熱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www.av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有码在线观看 | 五月天综合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看 | 福利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影院在线观看免费 | 四色网站|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小网站 | 欧美午夜毛片a级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 国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男女性免费视频观看 | 九九99久久精品在免费线bt | 欧美日韩国产最新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视频 | 精品亚洲欧美高清不卡高清 |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3 | 日韩视频观看 | 日本性视频网站 | 国产1区2区三区不卡 | 爱爱综合网 | 欧美激情在线精品video | 很黄很污的网站 | 亚洲成在人线av | 免费淫片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 大香一本蕉伊线亚洲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高清 | 亚洲精品 国产 日韩 | 日本欧美人xxxxx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xxxx性bbbb欧美视频 |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