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通報民生“假理財”案: 內部控制、產品銷售、人才選拔等存
admin
東方銅牛網11月2日訊
隨著監管部門整治金融亂象的深入,一些大案要案成為了行業內需要共同警醒的典型。
多名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日銀監會對民生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案件情況進行了通報,監管認為該行北京分行及下轄航天橋支行在經營理念、內部控制、理財產品銷售、績效考核與人才選拔機制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監管部門以此警示各銀行,要求加強內控合規管理,杜絕此類案件再次發生。
今年4月,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報道了民生銀行航天橋支行行長等人涉嫌偽造虛假“理財產品”,致使上百名高端客戶被騙一事。
2017年9月29日,銀監會在新聞通氣會上透露,對民生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假理財案件查處基本結束,對該支行及其管轄分行均采取了監管糾正措施,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罰問責,有的被終身禁入銀行業。
有購買了該支行虛假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目前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已經拿回投資本金,但有小部分人,因為投資時間長,需要退還的利息很多,可能還未達成一致意見。”
資金未進入銀行理財賬戶
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民生航天橋支行“假理財”案對銀行業震動較大,此后全行業都開展排查,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長線交易
4月13日,民生航天橋支行行長張某被公安機關帶走,客戶由此得知他們此前在該支行購買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系張某等人偽造。
4月27日下午,民生銀行官方回應稱,初步核實涉案金額約16.5億元,張某等人非法募集客戶資金用于個人支配,有一部分用于投資房產、文物、珠寶等,所募集資金未進入民生銀行賬戶體系。
多名知情人士也證實,上述監管部門的通報提到:“航天橋支行原行長張某及該支行另外8名員工私刻印章、偽造協議,以承諾給予投資人高收益回報為誘餌,仿制民生銀行理財產品文本、偽造合同,采取‘假理財’銷售和‘假理財’轉讓的方式,非法募集客戶資金。”
知情人士透露,根據通報的情況,張某等涉案人員主要以控制的11名自然人的15個賬戶作為資金歸集賬戶,編造各類投資理財產品,采取欺騙客戶的手段,歸集投資人資金,用于還本付息和個人支配,募集資金均未進入銀行理財資金賬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的調查顯示,不少投資者購買的是“二手”理財產品,購買的資金直接轉入轉讓方個人賬戶。據不完全統計,這些轉讓人集中為多名自然人,且多位“轉讓人”身份信息地址顯示一致,疑似親屬關系。
存在七大方面問題
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坦言,那么長時間偽造銷售“假理財”產品,并且在總行和分行的眼皮子低下,反映涉事銀行在內控、理財銷售、用人制度等方面存在問題。長線交易
知情人士透露,監管通報了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及下轄航天橋支行存在七大方面的問題。比如,違規辦理業務,涉案員工違規代客辦理賬戶開立、開辦網銀、柜臺轉賬等。且柜臺轉賬嚴重違規,在轉賬客戶本人未到場也未提供身份證原件的情況下,航天橋支行員工使用客戶銀行卡辦理了多個賬戶、多筆個人大額轉賬業務。
當然,最為重要的問題是該支行違規銷售虛假理財產品。涉案員工在營業場所內向客戶違規推介銷售虛假產品,簽署相關協議,辦理資金劃轉。長線交易
為了防止類似的“假理財”以及代銷業務中的“飛單”現象。銀監會于今年8月出臺了《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錄音錄像管理暫行規定》,要求銀行對理財產品銷售設立專區,并對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即“雙錄”)。利用專區“雙錄”,以技術手段增強對銀行銷售行為的硬性約束,從源頭上規范銷售行為。
知情人士還表示,監管部門指出,民生銀行航天橋支行存在業務印章使用管理混亂,用印監督機制缺失;原行長及部分會計經理、柜員任職期限超過規定輪崗期限;監控派駐崗長期違規進行授權;理財銷售監控機制不健全,合同管理失控等問題。
有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最為疑惑的是,為什么航天橋支行原行長張穎等人長期在銀行營業場所銷售偽造的理財產品而未被發現?且涉案金額巨大,這些個人賬戶有大量的資金流動,為何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及總行沒有監測到異常?”長線交易
據銀行業人士透露,監管部門全行業通報此事,目的也是要大家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這次監管部門也要求全行業做好員工教育,定期進行風險排查。特別是要求我們銀行在理財銷售、印章管理、合同管理、賬戶監測、輪崗、考核等方面加強內控合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