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企業必須參與套期保值?
admin
我們認為,兩大理由迫使現貨企業必須參與期貨市場,對企業產品或經營性現金流進行套期保值。
一方面,多種因素導致企業經營風險增加。
(1)市場逐步與國際接軌,大宗商品價格存在劇烈波動的風險。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傳統的供求關系及市場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企業面臨的是完全市場化的經營環境。而伴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糧油市場進一步與國際接軌,與國際的商品貿易量大幅增加,我國企業面對著來自國內外的雙重競爭壓力。國際商品價格的波動將直接或間接地傳導到國內,致使國內商品價格存在劇烈波動的風險。
(2)市場行情波動更大,更難把握,企業存在判斷失誤的風險。商品價格受供求、政治、經濟、宏觀政策、進出口、運輸等多種因素影響,而且不同因素在不同時期作用程度又不同,企業幾乎做不到對市場系統性、前瞻性、規律性的研究。因信息的不對稱,或缺少分析和判斷,對市場走勢把握容易出現偏差,盲目“跟風”和盲目“賭后市”的現象時有發生。對行情的判斷失誤很可能導致利潤下降,甚至虧損。
另一方面,現貨企業參與套期保值具有天然優勢。
現貨市場操作模式簡單,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貿易企業、加工企業都存在巨虧的風險。企業生產和銷售傳統上采取三種方式進行:先采購后銷售,先銷售后采購,邊銷售邊采購。
采取先購后銷方式,如果在采購后產品價格下滑,生產企業、貿易企業、加工企業都將面臨低價售出的風險。如在2008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指數暴跌,企業不但要承擔價格波動的虧損,還要增加庫存存儲和資金利息等成本。
采取先銷后購方式,如果在銷售后價格上漲,企業將面臨高成本購進的風險。如在2008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飆升,導致部分煉油企業盈利大幅減少甚至破產倒閉。
采取邊購邊銷方式,盡管能減少企業利潤的波動,但因銷售和采購的周轉狀況受到市場供應的影響,所以仍然存在風險,其企業利潤幅度在采購貨源緊張、銷售不暢時較小,在采購貨源充足、銷售旺盛時較大。
總的來說,導致企業經營中不可預期的短期風險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企業對價格走勢判斷不準;二是對可預見或潛在的風險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或規避。期貨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期貨市場基本的經濟功能之一就是提供價格風險的管理機制。期貨交易存在的基本目的是將生產者和用戶對某項商品的風險轉移給投機商(期貨交易商)。因其獨有的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的功能,已成為企業長遠穩定發展的有效避險工具。企業有必要參與期貨市場,通過套期保值等業務為自己保駕護航。
期貨市場同時也是供求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匯聚了各方投資和預測的專家,使得期貨價格成為未來市場最具代表性的價格,反映了市場走向,通過期貨價格就可以制定未來的生產、銷售、企業擴張方案。在市場經濟下,期貨市場成為經濟各方集中博弈的場所,企業的生產經營離不開期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