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波段交易的誤區
admin
誤區之一:頻繁換股
有些投資者在一波上漲行情中,買入一只在底部啟動的股票,可是買入之后該股并沒有跟隨大盤繼續上漲,這時他的持股信心會開始動搖,如果看到其他股票飚升更會坐立不安。最后,往往是禁不住其他股票上漲的誘惑而換股,一旦換股后又會出現相同的情況,換的股票又開始橫盤震蕩,而先前賣出的股票卻開始拉升,這種情況在牛市中會經常遇到。投資者往往是因為缺少耐心而在換股中錯失拉升的主波段。
在一輪牛市上漲中,不同板塊呈現輪動態勢,所以投資者在買入一只質地不錯的股票后,一定要耐心持股,尤其是出現黑馬雛形的股票更要捂好。比如在多數的牛市行情中,有色金屬板塊、能源煤炭板塊、金融板塊、醫藥板塊等都是輪漲的。大盤與醫藥股和農業股經常表現出蹺蹺板現象。“普漲”現象一般只出現在發布重大利好消息后的短暫數日之內,更多的時間,板塊呈現輪漲格局。
誤區之二:不看大勢
股市中有句話說的好,要“看大盤做個股”。可是在實際操作中,一些投資者卻把這條重要原則拋在了腦后。在熊市中還在不斷抄底,想找黑馬,這是很難的事。當你發現選股困難的時候,就說明市況不好,不要以為下跌的股更容易上漲。在下降通道中,股價是逐波降低的,每個波谷都低于前一個波谷,在這樣的市場中很難找到好的機會。
而在牛市中,上漲的股票占大多數,投資者只需要挑選熟悉的質地優良的股票耐心持有,利潤自然會增長,這也是“選時比選股重要”的道理。
從經驗來看,當大盤處于主要多頭市場(牛市)的時候,八成的股票會上漲,而當大盤處于主要空頭市場(熊市)的時候,八成的股票會下跌。結合大勢做股會極大提高成功率。
誤區之三:滿倉或重倉進出
有些投資者在操作股票中習慣于滿倉進出,這是很不好的交易習慣。要知道,沒有人能100%的正確,如果滿倉做,那么一旦虧損就會難以挽回。比如,原有10萬本金,如果虧去20%,那么就需要用現有8萬本金去賺25%才能回本,如果虧去50%,那么需要用5萬本金去賺100%才能回本,這樣無疑非常困難。
在股市中,風險是第一位,然后才是盈利。股市不會關門,賺錢不是短期內的事,有本金才有機會,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控制倉位是成功交易的重要環節之一。投資者在入市初期的牛市中容易被勝利沖昏頭腦,幾次盈利就會放松對倉位控制的重視,一旦熊市來臨,在高位滿倉抄幾次底就會損失大部分在牛市中獲得的盈利。“小贏大虧”是投資者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根本問題就在于對倉位的控制。
誤區之四:波段不明確
通過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的介紹,我們知道市場行情呈現出牛熊交替的規律,而波段操作就是要盡可能地使買賣點和牛熊的交替位置相吻合,也就是常說的踏準節奏,這樣就能把握住波段的大部分。而有些投資者,在一波行情中的買點與賣點是混亂的,波段操作變得有名無實。具體表現為,在波段尚未開始的時候盲目抄底;在波段結束后,又“捂”過了頭,最后由盈利變成了虧損;在波段中,節奏混亂,買賣沒有固定的章法,原本想把行情做全,想把次級行情也做到,結果卻把一個大波段做得七零八碎,利潤少得可憐。
一組明確的波段買點與賣點,對于一位波段操作者來說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在哪里買,在哪里賣,都要明確。一旦確定下來就不要輕易改變,既然有了一個經過反復考慮得出的投資計劃就要堅持。有了計劃而不執行,那和沒有計劃沒有兩樣。
誤區之五:持股過于分散
一些投資者遵守了“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原則,這種分散風險的投資理念是好的,但在波段操作中,對于多數股票來說,在一輪上漲中他們的漲幅相差無幾,沒必要把戰場鋪得過大。持股過多,會浪費很多精力,最重要的是不利于操作節奏的把握,看的多了,容易亂。
對于持股過多的問題,一些投資者可能自身能夠意識到,但在操作中,卻不自覺地違反了原則。其原因,或是因為禁不住他人的推薦,或是因為禁不住某些個股大漲的誘惑,好像總是別人的股票漲的好。這是感覺上的一種偏差,因為在兩市2500多只股票當中,每天都有大漲的股票,在牛市上漲行情中,更是平均每天都有二三十只漲停的股票,但這是2500多只股票中僅有的二三十只漲停股票,他們每天都在變化,你手里的股票也有漲停的可能。只要是優質股,在牛市中總會輪到它上漲。投資者可以持續跟蹤你在一個月內看好的股票,多數情況下最后你會發現,其實他們也是很普通的股票,只是恰巧在被你發現的那一兩天漲的好。投資者對自己持有的股票要有信心,不必騎著黑馬找黑馬。
我們建議投資者只做熟悉的五只左右的股票,并且在一波行情中,只挑選其中的三只以內進行操作。投資者可以把熟悉的股票建立一個股票池,作為做股的備選,而在實戰中控制在三只以內。這樣“把雞蛋放在可控制的兩三個籃子里,并看好籃子”效果會更好。另外,隨著投資品種的完善,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ETF基金,比如創業板ETF(159915)、中小板ETF(159902)、180ETF以及50ETF等,他們一樣是可以進入股票池的不錯的品種。
誤區之六:主觀猜測頂底
主觀猜測頂(底),這是很多人經常會犯的錯誤,尤其是一些新手,在一波牛市中訓練出的牛市思維還沒改變,在之后的熊市中容易不斷地抄底。結果底是越抄越低,而賬戶資金是越抄越少。
在一次波段操作中,頂(底)只有一個,只能等行情走出來才知道。投資大師巴菲特和成功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都認為:永遠無法預測股市,永遠不要預測股市。巴菲特說:“我從來沒有見過能夠預測市場走勢的人。”他在自己公司的股東大會上說:“對于未來一年后的股市走勢、利率以及經濟動態,我們不做任何預測。我們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預測。”可見,靠預測穩定盈利是很困難的事,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技術分析者主張“順勢而為”,那些主觀猜測頂(底)的人是在逆市操作。在很多猜測頂(底)的人中,一定會有某些人在某個時間預測準確,但不會是固定的一些人在所有時間都預測準確!
誤區之七:知行不一
這是一些投資老手會遇到的問題,一些投資者已經有了基本固定的投資計劃,但就是不能完全按照計劃執行。他們總是在行情結束的時候報怨自己為什么不按原定計劃執行,否則的話會有很不錯的收益。
古語講:“非聞道難也,悟道難矣;非悟道難也,行之難矣;非行之難也,終之難矣。”能掌握股市波動的規律已經很不容易,能知行合一更是難上加難。想解決知行不一的問題,還是要在認知和修行上下功夫,從內心改變自己,才能真正認同計劃并嚴格執行。投資者可以制定一個監督執行的方案,逐步改變操作習慣,一定要多看成交明細,做好總結,只有勇敢地面對執行中的不足,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