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度通貨膨脹的基準指標與核心通脹率介紹
admin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是史上發布的第一個月度通貨膨脹指標,該指標在1978年以前被稱為“批發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最早發布于1902年,這也是由政府發布的幾個最古老的連續時間序列統計數據之一。
生產者物價指數測度的是生產者在將產品向社會銷售之前,以批發價格銷售產品時接受的價格。生產者物價指數中,制造商購買資本品的價格約占25%,能源類產品的價格約占15%。生產價格指數中不包含服務的價格。在公布生產者物價指數的同時,有關機構也會發布中間產品及原材料價格指數(通常被稱為通貨膨脹渠道),這兩個指數都是生產初期階段通貨膨脹的跟蹤指標。
第二個月度通貨膨脹指標,也是最重要的指標是消費物價指數(CPI),該指標大約在生產者物價指數發布后的一天公布。消費物價指數既包括產品,也包括服務的價格。服務包括租賃、住房、交通及醫療服務,約占整個消費物價指數權重的一半以上。
人們一般將消費物價指數視為測度通貨膨脹的基準指標。無論是對價格水平進行歷史的比較,還是國際的比較,消費物價指數都是必然之選。消費物價指數還是眾多私人及公共契約、社會保障及政府納稅級次確定時的關聯物價指數。
金融市場為消費物價指數賦予的權重可能略高于生產者物價指數,這是因為消費物價指數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且具有更大的政治意義。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由于通貨膨脹一般首先表現在批發價格而非零售價格水平上,因此,生產者物價指數對價格初期的變動趨勢更為敏感。
核心通貨膨脹率
對市場來說,最重要的不僅僅是通貨膨脹率的整體水平,而是剔除了波動劇烈的食品及能源價格后的通貨膨脹水平。由于天氣對食品價格影響很大,食品價格在一個月內的漲跌對通貨膨脹的整體水平沒有太大的意義。類似地,石油與天然氣價格的波動也可以歸結為天氣的原因、供應的暫時中斷以及短期的投機性交易。要讓通貨膨脹指數能夠更準確地衡量通貨膨脹的長期、持續趨勢,政府還計算了核心產品的消費物價指數及生產者物價指數,這兩個指數測度的通貨膨脹率不包括食品與能源的價格。對中央銀行而言,核心通貨膨脹率的重要性遠遠大于包含了食品與能源價格的綜合通貨膨脹率,因為核心通貨膨脹率能夠確定物價的基本趨勢。與綜合通貨膨脹率相比,預測人員對核心通貨膨脹率的預測通常更為準確,因為前者往往受到食品與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因此,如果月度通貨膨脹率的市場平均預測出現0.3%的誤差,這不算什么大問題,但如果核心通貨膨脹率出現這樣的誤差,問題就比較嚴重了,這將對金融市場產生嚴重的影響。
美聯儲用來作為通貨膨脹基準指標的指數是個人消費支出(PCE)平減指數,該指數通過GDP賬戶中的消費支出部分計算得出。PCE平減指數與消費物價指數的區別在于,PCE平減指數使用更新的加權方式,并且包括雇主與雇員支付的醫療保險支出。PCE平減指數一般比消費物價指數低0.25~0.5個百分點,是美聯儲實現2%通貨膨脹目標時的參考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