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與股票價格變動之間的關系影響
admin
要理解股指期貨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對股價的影響有多大,我們只要看一下1992年4月13日發生了什么事情。起初,這一天與正常的交易日別無二致,但在大約上午11點45分的時候,因橫穿金融區地下管道的芝加哥河河水倒灌引發的大面積能源中斷,芝加哥最大的兩家期貨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宣布關閉。圖18-2顯示的是道瓊斯工業指數與標準普爾股指期貨在當天的價格走勢。在芝加哥期貨交易終止后,股票市場的波動性隨之大幅下降。


圖18-2 1992年4月13日股指期貨市場停止交易時的證券市場走勢
這些讓投資者耳熟能詳的投資者到底是什么人?他們做了哪些事情呢?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大廳到處都是傳送交易指令與進行交易的人。但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在股指期貨引入后的沒幾年,交易大廳中增添了許多臺機器,這些機器每天要打印出數百張買賣指令單。這些訂單幾乎都是來自股指期貨的套利者,即那些利用芝加哥股指期貨及紐約股票交易所對應成份股之間的價格差異來獲利的程序交易者們。
這些機器的喧囂聲意味著期貨市場在芝加哥市場中飛速發展起來了,而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價格也隨之迅速發生變化。這是一種可怕的警示,有些類似于《圣經》中蝗蟲的叫聲預示著農作物的毀壞及饑荒的來臨。股價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幾次暴跌都發生在期貨市場的交易指令由計算機執行之后。
在那時,股票價格總體變化大多不是來自華爾街,而是來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威客大道。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專家經紀人(即那些跟蹤某些特定股票的交易者)每天都密切關注期貨市場,從中尋找股票的價格走勢。這些交易員從他們的過往經歷中得出這樣一個教訓:當期貨市場迅速變化時,一定要順勢而為。如果不這樣做,他們就有可能陷入滅頂之災,就像1987年10月19日股災的那一天,道瓊斯指數暴跌近23%,許多專家經紀人就此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