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盤過長時間大幅度下跌后,突然某天拉出一根大陽線,投資者應該怎么看呢?怎么判斷大盤反彈的力度呢?如果此時介入盈利和虧損的可能性分別為大呢?
在這里,投資者可以將大盤的日K線與10日均線結合起來,以此判斷一輪反彈力度的強弱。直觀地看,大盤經過一段時間的下跌后,當拉出一根大陽線時,但卻連10日均線都沒有摸到,就大致可以判斷這種陽線很難促成大盤形成大級別的反彈,更不要說反轉了。此時盲目進場抄底,風險是相當大的,如下圖所示的上證指數2004年10月7日至2005年6月3日的日K線圖。當然如果你是短線高手,對市場非常敏感,并能嚴格按照紀律止損的話,也可以利用少量資金參與。
相反,如果拉出的大陽線直接沖上10日均線,并在隨后圍繞此展開震蕩,但量能沒有萎縮,說明大盤在該位置可能要形成一個階段性的小底,至少投資者具有一個從容的中短線搶反彈的空間,此時介入,盈利的可能性就較大。
根據多年實戰經驗可知,很多歷史上的中長期的大底都是在經歷了較長時間下跌后突破出現反彈的,并且力度很大,一下子就摸高至10日均線之上。所以對于這樣的走勢,一些市場老手就會發出“子彈準備上膛”的命令,此時買股,如能抓到市場熱點,往往就能很好地賺上一把,享受一下短期暴富的快樂。如下圖顯示了滬深大盤幾次經典大底。 
另外,在下降趨勢中,當上證指數30月均線與月K線實體相交之后的5個月一般會出現一輪見底回升的行情。1994年3月,30月均線第一次與K線實體相交,在5個月之后,也就是1994年8月,大盤在325點反轉向上,由熊轉牛,產生了700點左右的快速拉升行情,如下圖所示的為1994年325點大底。
在1995年11月,30月均線第二次與K線實體相交,在其后的5個月,出現了1996年漲幅達700點左右的慢牛行情,如下圖所示的為1996年512大底。
在1998年12月,30月均線第三次與K線實體相交,在其后的5個月,出現了又一波700點左右的“5·19”井噴行情,如下圖所示的為1999年1047底部。
在2001年9月,30月均線第四次與K線實體相交,在其后的5個月,出現了一波400點左右的春季行情,如下圖所示的為400點左右的春季行情。
在2008年8月,30月均線第六次與K線實體相交,在其后的5個月,出現了一波1800點左右的慢牛行情,如下圖所示的為1800點左右的慢牛行情。
滬深股市在1920年年內,在下跌行情中30日均線與月K線實體相交,共6次,有5次在5個月后發生了大級別的反彈行情。
只有第五次,在經過12個月后,才見到超級大底998點,如下圖所示。
總之,當30日均線與月K線實體相交后,比5個月提前或推遲一些時間都有可能,但投資者要明白,當30日均線與月K線實體相交后,不久就會見底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