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儀經典宋詞鑒賞《卜算子》《謝池春》
admin
卜算子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譯文】
我住在長江頭,你住在長江尾。天天思念你卻見不到你,我們共飲長江水。
這江水何時不再流?這幽恨何時能停止?只愿你的心像我的心,一定不要辜負相思意。
【評點】
本篇抒寫相思深情,是李之儀的代表作,表現的是一個女子懷念情人的深摯緬邈、纏繞無盡的相思情態。詞以長江為中心,用民歌句式,以回環復沓手法圍繞江水,抒寫女子相思的深摯情意和期盼得到心上人相知的心愿。毛晉《姑溪詞跋》贊為“古樂府俊語”。
詞的上半部分寫相思之情。“我”和“君”身居長江頭尾,分別日久,久盼卻久不見,表達了女子的焦灼與渴盼,隱含著深深的擔憂。“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以江水之長喻指兩人的相距之遠,點明女子相思之苦的原因;“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承接前兩句的意思,道出深切的相思之意。長江水既是隔絕兩人的相見的障礙,又是維系兩人感情的紐帶,更是引發女子的相思之物。詞人以平淡自然的語言,寫出女子內心濃烈而真摯的情感,表現了東方傳統女性的內心灼熱、外在含蓄的情感發散方式,有著別樣的風致與韻味。
詞的下半部分直抒胸臆,是愛情的誓言。“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以比興的手法,將流水與相思之恨連接到一起,暗喻思念之情如江水一樣無窮無盡,表達了女子對愛情的矢志不渝和堅貞如一。“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是女子對情郎的期望,雖隱含著擔憂,但更顯出女子心如磐石、情如江水的忠貞信念。
全詞凝練精致,語言通俗,朗朗上口,極富民歌風味。雖只有短短的八句,卻運用了大量復疊回環的手法,讓人有一唱三嘆之感,讀來別有韻味,感人至深。
謝池春
李之儀
殘寒消盡,疏雨過、清明后。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個濃如酒。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譯文】
殘留的寒氣漸消盡,小雨過去,已是清明之后。落花片片灑滿小路,輕風把池塘水面吹皺。小燕子在庭院穿飛,柳絮紛揚沾滿襟袖。正是最美的時候,不論是晚間還是白晝。這喜人的滋味,真個是濃如美酒。
頻頻地移動衣帶孔眼,任多病的身子空自消瘦。見不到她又想念她,見了以后依舊又要分手。要問是否希望常相見,我說不如長相守。蒼天無情永不老,有情人卻難成佳偶。姑且把這離情別恨,交付給庭前的楊柳。
【評點】
本篇寫暮春相思,詞人以通俗淺顯的語言寫出離別相思之苦。
上片描繪暮春落花滿徑、飛絮飄舞的景色,動靜結合,畫面鮮明。“殘寒消盡,疏雨過、清明后”點出時令,此時已是清明之后,殘留的寒氣漸漸消盡,小雨已過去。“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四句寫景,落花片片灑滿小路,輕風吹起池塘的水面,微微起皺。小燕子在庭院穿飛,柳絮紛揚沾滿了襟袖。詞人的筆觸及了春天各個方面的景物,各用一個動詞將其相連,將景色描寫得栩栩如生,聲色俱全。“正佳時,仍晚晝”,是針對上述景色有感而發:正是最美的時候,不論是晚間還是白晝。“著人滋味,真個濃如酒”二句,承接上文,這喜人的滋味,真個是濃如美酒。“著人”意為讓人感覺到,可“滋味”究竟是什么,卻無法言說,于是以酒比喻,再著一“濃”字,并且用“真個”來強調,誘使讀者以切身感受和經驗去感悟那種“滋味”,從而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可以體會,令人產生共鳴。
下片抒寫深情相思企盼的凄楚愁苦,以尋常口語細細傾訴,極富人情味,真摯感人。“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寫詞人的狀態,頻頻地移動衣帶孔眼,任多病的身子空自消瘦。“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四句是全詞抒情內容的核心,抒發了詞人內心的掙扎與無奈:見不到她又想念她,見了以后依舊又要分手。要問是否希望常相見,我說不如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進一步說明相思之苦。蒼天無情永不老,有情人卻難成佳偶。姑且把這離情別恨,交付給庭前的楊柳。全詞以景語結,含蓄蘊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