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FOF(2):FOF絕對收益實現要多久?銀行說3個月,機構說做不
admin
從對銀行人士的了解上可以發現,確實不同的銀行,在對待FOF或MOM這個領域,還是有著非常不一樣的看法。特別當提到銀行理財很多都是三個月久期的產品時,不少機構對于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絕對收益,都表示很難做到。
考核期至少要一年
當我們走進銀行,經常可以看到理財柜面上總有一些小看板,上面羅列了不少理財產品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是一個月期、三個月期、六個月期的產品。對于銀行來說,短久期、又要實現絕對收益,有著很大的需求。
不過有公募基金人士就指出,“三個月你給我一個產品讓我實現絕對收益水平,這個是很難的,從二級市場或者各種策略都很難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我們要把期限拉長,比如一年為考核基準,你可以每季度跟著我的業績,但是考核是一年。我們嘗試了一種方法就是多策略多資產的方式實現,因為任何的單一策略,不管是很有效的債券還是固收+打新這種方式,證明在市場大幅下跌的時候沒有任何辦法,而且多策略還要利用市場現有的產品,如果市場上沒有這些產品也沒辦法應用。”
“比如我是局限于FOF,公募基金目前有打新的基金,有對沖類的基金,還有絕對收益的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另外還包括了債券基金,貨幣基金。把這幾種策略按照一定的資產配置指導疊加起來,這樣做下來,就我們目前運作來看,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體現了穩健的收益,波動性不大。”
“當然這里面很核心的一點,就是你對各類資產的判斷,還要找到全市場最優秀的管理人。公募領域,有四千支基金,偏權益型有兩千只以上,基金經理大概一千五百位以上,如果你沒有一個長時間的積累,這一千五百位你至少要見到六百位到七百位才能對公募人有一定的了解,雖然現在做FOF的人很多,但是我覺得還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實戰的積累,才能慢慢形成有效的投資。”該基金人士繼續說道。
六個月以上比較合適
對于銀行的這一需求,另一位來看公募子公司的人士則指出,“這一段時間運作下來,我自己的感覺是像對這種回撤和波動率控制得特別嚴格的絕對目標型產品,MOM是一個更加有效率的產品形式,因為像這種絕對回報型產品,他不是追求極致的絕對收益多高,他更多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實現一個目標回報,比如大家目前基本以理財回報為準,那理財的收益率基本三四個月也在變,那么更重要的是對風險的關注,也就是對這個凈值期間波動率有很嚴格的考核。”
“在更多強調風險的情況下,我們通過內部的基金經理,直接通過分賬戶,分給基金經理去操作,我覺得可能對風控的實現效率更高,因為我們可以直接把這個風險傳遞給風險評估經理,同時我們在風險的切換上也會更有效率。在整個投資過程中,我們會嚴格的控制每個投資經理和每個賬戶預設的波動率和最大回撤,這樣才能有效的把整體的產品做好。”
而當談到銀行的客戶時,該子公司人士進一步表示,“我們前期的產品基本都是銀行新進的客戶,他們這些客戶基本參照的標準就是銀行的理財產品,他們的要求一是波動率,二是目標收益,三是對過程非常在乎,這些客戶基本每個月都會跟銀行其它理財產品對比。”
“通過我們內部模型的測驗,比如股票擇時、或者加股指期貨的對沖,我覺得僅僅用到二級市場的策略或者產品,去實現三個月內這種穩定的增長是很難的。像我們產品的回撤拿到一個創新高的歷史階段去看,我們覺得這個基本是在6個月以上。”
“就是說,目前的二級市場這些資產,加上我們一定的風險控制措施,我們如果要實現一個目標方案時期內穩健的話,我們覺得6個月以上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而三個月我覺得除非你有很特殊的一些絕對收益的策略,但是這些策略也是靠天吃飯,很難保證每個策略都能夠實現。”該人士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