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如何應用股指期貨套期保值工具規避股票短期風險
admin
[例8-5]
10月10日,一位投資經理管理著滬深300指數基金,市值1億元人民幣,嚴格按照滬深300指數的構成以及相關比重投資。一年以來,由于股權分置改革以及藍籌股價值重估等原因,滬深300指數不斷攀升,該指數基金也大幅升值。該投資經理打算在今后兩個月內保住這個戰果,計劃將現在的股票指數基金組合轉化為無風險收益組合。理由有兩個:一是對目前取得的投資回報已經非常滿意,二是預計市場在兩個月內見頂并可能有一次比較大的調整。
參考上海證券交易所國債交易數據,當時國債組合年無風險收益率為3.80%左右,滬深300指數年平均紅利率為2%(注:通過統計300家成份股的歷年分紅來確定。此項參數隨取樣年限變化而變化,各家機構測算出來的參數可能有所不一樣,它既是套期保值成功的關鍵,也是套利精確以及否的關鍵),該投資經理計劃使用滬深300指數期貨12月合約,因為該合約在12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到期(也就是12月22日到期),該合約10月9日的收盤價為8802點。
該投資經理不打算實際賣出所持股票,理由如下:一是打算長期持有滬深300成份股而且不打算采取先賣出后等下跌后再買回的策略;二是該基金招股說明書對持股比例有下限規定,故不能實際拋售股票;三是公司的投資政策不允許融券賣空;四是不愿失去所持股票的投票權或控制權;五是股票交易成本太高。
那么,怎樣才能達到規避股票短期風險的目的?顯然需要應用套期保值方法。
步驟一,先計算計劃做空的未取整的股指期貨合約數量。
10月10日距2007年12月22日共73天,約0.2年。未取整的期指合約數量:
N=P/F=100100000元×(1+3.80%)0.2/(8802點×300)
=100000000元×1.007487/2640600元≈38.15(張)
步驟二,對計劃做空的未取整的數量8.15張四舍五入取整后得到38張股指期貨合約,實際轉化為無風險資產組合的現值如下:
38×8802×300/(1+3.80%)0.2=100342800/1.007487≈99597116(元)
73天后該國債組合增值到100342800元。
步驟三,實際效果相當于為投資于國債而賣出股票指數基金的數量=取整后的期指合約×乘數/(1+紅利率)=38份×300元/點/(1+2%)0.2=11400份/1.00397=11354.92(份)
注意:這時,我們可以把指數基金的交易價格看成是股價指數,而把份數看成是交易的數量。由于平均紅利率的因素影響,這個數量將在兩個月內升值為11400份。
步驟四,兩個月后,股指期貨到期,該投資經理的盈虧情況如下:
(1)現有股票持倉市值:38張×300元/點×當時滬深300指數
(2)股指期貨持倉盈虧:38張×300元/點×(8802-當時滬深300指數)
(3)整個投資組合,投資效果相當于10月10日時投資于無風險資產組合99597116元,73天后,按照3.80%的收益率增長到100342800元。
投資結果評估:無論滬深300指數上漲還是下跌,當前的股票持倉1億元經過套期保值處理,將其中的99597116元轉變為無風險資產組合,73天后,它將按照3.80%的年收益率增值到100342800元,整個組合將增值至100745684元,達到了兩個月內套期保值的目的,而且沒有違反該投資經理對投資決策的種種限制。
由于對股指期貨合約數量四舍五入取整的原因,這里不能把100000000元精確轉為國債組合,只能近似轉化99597116元,這就是我們曾經提到的系統風險敞口問題。但是,這已經基本達到了套期保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