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斷主力出貨 主力出貨時K線走勢特點
admin
主力的出貨過程與建倉過程恰好完全相反,因而很多主力建倉時的K線走勢,只要我們將其反過來看,就會是一幅主力出貨的K線圖。
1.K線形態(tài)逐波走低
主力持倉量巨大,當主力進入出貨階段后,由于出貨行為的實施,勢必會導致賣壓加大,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這會使得買賣雙方的力量漸漸失衡,從而出現股價重心逐漸下移的走勢。如果將此股的走勢對比同期大盤,可發(fā)現其明顯弱于大盤走勢,這是主力出貨時造成買賣關系失衡的典型特征。K線形態(tài)逐波走低是一個過程,對于不同的主力來說,由于運用了不同的出貨方式,因而,K線走低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是可以預料的是:一旦主力出貨大功告成,這種逐波走低的K線形態(tài)就很有可能迎來大幅大跳水的走勢,這往往是由于主力利用手中僅有的一少部分籌碼借勢砸盤造成的,砸盤宣告了一輪控盤的結束,同時也為下一次的控盤制造一個較低的吸籌區(qū)間。
如圖5-28所示為晉西車軸(600495)2014年11月12日至2015年2月9日K線逐波走低示意圖,主力在高位區(qū)使用震蕩的方式進行出貨,在強大拋壓下,股價重心逐波走低。

2.上漲天數少,下跌天數多
當主力進入出貨階段時,只有市場散單積極買進,主力才能取得好的出貨成果。因而,為了迷惑投資者并吸引跟風盤,主力會刻意制造“走勢強勁”的假象,所以在做K線圖時往往會有意做成醒目的長陽線、向上跳空缺口、漲停板,以此來吸引散戶投資者積極介入。但是一旦散戶介入,就會發(fā)現股價開始持續(xù)陰跌,上漲的天數明顯大于下跌的天數,投資者難以獲利,往往還會出現一介入就被套住的局面,這恰恰說明股價已失去了上漲的動因,主力拉出長陽線的目的就是為了出貨。小提示
在主力出貨時,出貨期會耗去相當長的時間,大多數時間內,主力都是以拋出為目的。因而上漲會顯得極為短暫、急促,而股價下跌時間明顯長于上漲時間,顯得漫長、持續(xù)性強。
如圖5-29所示為科力遠(600478)2014年9月26日至2014年12月30日走勢,期間此股運行于高位橫盤區(qū),此股在前期出現了數倍的累計漲幅,因而,主力在此區(qū)間有極強的出貨意愿。從圖中標注我們可以看到,股價往往呈現出兩三天的短暫拉升,接著就是持續(xù)、漫長的陰跌。這是主力出貨時造成的“上漲天數少,下跌天數多”的K線形態(tài)。

3.常見頂部出貨形態(tài)
關于K線的技術理論中常會出現一些典型的頂部形態(tài),這些形態(tài)的出現大多與主力的運作有關,也與大盤走勢有關。之所以稱這些形態(tài)為頂部形態(tài),主要是因為這些形態(tài)多反映了主力的出貨行為,因而我們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主力出貨時的K線形態(tài)。這些主力出貨時的經典頂部形態(tài)主要包括圓弧頂、頭肩頂、W頂(或稱雙頂)、三重頂、V形反轉、箱體震蕩。一般來說,投資者對這些形態(tài)都較為熟悉,因而關于這些形態(tài)本書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查閱相關資料。下面我們列出了常見的頂部形態(tài):頭肩頂、圓弧頂、雙頂示意圖,讀者可以結合滬深兩市個股實際走勢看一看有多少個股在頂部出現過這樣的形態(tài)。

圖5-30 頭肩頂示意圖

圖5-31 圓弧頂示意圖

圖5-32 雙頂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