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懷辛大,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五言古詩
admin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日光忽然從山頂向西落下,明月由池塘東邊冉冉而上。
披散開頭發在夜晚乘風涼,開窗戶靜臥倍覺悠閑寬敞。
涼風送來荷花醉人的芳香,竹葉發出露水滴落的清響。
本想取一張琴來盡情彈奏,可惜眼前沒有知音人欣賞。
感此良宵更加懷念老朋友,甚至半夜睡夢中將他夢到。
【評點】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日光忽然從山頂向西落下,明月由池塘東邊冉冉而上。
披散開頭發在夜晚乘風涼,開窗戶靜臥倍覺悠閑寬敞。
涼風送來荷花醉人的芳香,竹葉發出露水滴落的清響。
本想取一張琴來盡情彈奏,可惜眼前沒有知音人欣賞。
感此良宵更加懷念老朋友,甚至半夜睡夢中將他夢到。
孟浩然善于捕捉日常鄉村景物閑適自得的特點,能將日常鄉村的景物寫得別有情趣。這首詩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寫詩人夏夜休憇南亭時深切懷念友人,著意表現了詩人隱居生活的閑適,也含蓄地抒寫了詩人不得用世、懷才不遇的苦悶。全詩情景交融,清新感人。
開篇,詩人遇景入詠,卻不只是簡單寫景,同時寫出了自己的主觀感受。“忽”、“漸”二字運用之妙,在于不但傳達了夕陽西下、素月東升給人實際的感覺(一快一慢),而且突出了一種心理上的快慰。
三、四兩句寫詩人沐浴后乘涼,表現了身心兩方面的快感。詩人沐浴后“散發”而不梳,洞開亭戶,倚窗而臥,納涼賞月,閑情適意。
接著,詩人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寫這種快感。荷花香氣清淡入微,隨風潛至;竹葉上的露水滴在池面,聲聲清脆。芳香可嗅,滴水可聞,令人感覺此外再無聲息。
七、八兩句由寫景轉而懷人,過渡自然。“竹露滴清響”,這天籟似對詩人有所觸動,詩人便“欲取鳴琴彈”,又由“鳴琴”聯想到了“知音”,內心牽起一絲淡淡的悵惘。因而,詩人自然而然地思念起自己的友人來。這兩句詩為下文做了鋪墊。
此時,詩人是多么希望友人在身邊閑話清談,共度良宵,可友人卻不在身邊,兩人只能夢中相會。
全詩寫各種感覺細膩入微,由境及意而達于渾然一體,極富韻味。“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是表達納涼閑情的名句。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夕陽度過了西邊的山嶺,千山萬谷忽然昏暗靜寂。
月照松林更覺夜晚涼爽,風聲泉聲共鳴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盡,霧靄中歸鳥剛回巢安息。
丁大約定今晚來寺住宿,獨自撫琴站在山路等你。
【評點】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夕陽度過了西邊的山嶺,千山萬谷忽然昏暗靜寂。
月照松林更覺夜晚涼爽,風聲泉聲共鳴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盡,霧靄中歸鳥剛回巢安息。
丁大約定今晚來寺住宿,獨自撫琴站在山路等你。
“遇景入詠,不拘奇挾異”,是孟浩然詩的特色。而這個特色在本詩中表現得甚為突出。本詩寫詩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徑之上等待友人的到來,而友人不至的情景。詩人揮灑自如,點染空靈,筆意在若有若無之間,將薄暮之時山中景色勾勒得極具特色,并寓情于景。全詩詩中有畫,盛富美感,蘊藉深微,挹之不盡。業師,業禪師的簡稱。山房,山中房舍,指佛寺。丁大,名鳳,排行老大,故稱丁大。
詩的前六句是對夜景的描繪:夕陽西下,忽然昏暝的群山彌漫著濃郁的煙色;月光灑落在松林上,使夜晚更加清涼;淙淙的泉水聲和颯颯的風聲交織在一起;樵人紛紛下山回家,飛鳥群群返回山林。黃昏山中的景色被詩人的描寫渲染出清幽閑靜的氣氛,有力地烘托了詩人切盼友人到來的深情。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兩句寫詩人等待友人來宿,而友人未至。于是詩人望著藤蘿懸垂的小路抱琴獨自佇立,久久等待。一個“候”字,彰顯了詩人不焦慮不抱怨的儒雅風度,也從側面表露了出了詩人閑適的心境和對友人的信任。
本詩運用了大量意象:夕陽西下,萬壑蒙煙,涼生松月,清聽風泉,樵人歸盡,暮鳥棲定。這些意象都是在為抒情做鋪墊。全詩色彩不斷變幻,景物描寫十分幽清,語言含蓄婉約卻不失韻味,“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兩句是本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