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91热在线观看-国产精选经典三级小泽玛利亚-国产精选莉莉私人影院-国产精选一区-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亚洲成年

客服 |
手機網
格雷厄姆網網站歡迎您!
廣告
主頁 > 詩詞 > 名家 > 正文

王維詩集評點(王維最有名的詩)

2024-06-28 17:15 來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關注格雷厄姆網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格雷厄姆網微信

在線咨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格雷厄姆網在線客服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黃昏山色變得分外蒼翠,秋天江水日夜緩緩流動。
倚著棍杖站立在柴門外,迎風聆聽那傍晚的蟬鳴。
渡口邊斜映著落日余暉,村落里的炊煙徐徐上升。
又遇到醉酒的狂人接輿,在我面前縱情高歌狂吟。
【評點】
這是詩人隱居輞川與友人裴迪相互唱和之作。詩人通過描繪輞川一帶山川原野的秋日暮色,抒寫了隱居生活的閑適情懷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輞川,本水名,在今陜西藍田縣終南山下。王維在此建有別墅,并常與裴迪游樂其中,賦詩唱和。
首聯寫山中秋景。時值水落石出的寒秋,山泉緩慢流淌,叮咚作響;天色漸晚,山色也顯得更加蒼茫。詩句并沒有說出一個“暮”字,讀者卻感受到黃昏將至。“轉”字和“日”字用得極好:山本呈靜態,詩人用一“轉”字,便通過顏色的轉變使它有了動感;水是流淌的,詩人用一“日”字,就讓人體會到水流源源不斷、流動不息的永恒。短短十個字,描摹出一幅動靜皆宜、音色俱佳的畫面。
頷聯刻畫詩人形象。“柴門”表現隱居生活和田園風味;“倚杖”表現詩人年事已高和意態安閑。詩人靠著柴門,迎風聽蟬鳴。這兩句將詩人閑適的心態、超然世外的情趣,描繪得生動傳神。
頸聯寫原野暮色。水邊有渡口,陸上有村莊,夕陽西下,炊煙裊裊,這是傍晚鄉村的典型景觀。夕陽是自然景觀,炊煙則是人文景觀,由此可見詩人在選景時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渡頭余落日”一句,準確地將落日與水面相切的瞬間定格,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悠長。“墟里上孤煙”一句明顯化用了陶淵明“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詩句。不同的是,陶詩是以擬人手法表現遠處村莊上空炊煙繚繞、不忍離去的情味,本詩則是以白描的手法意圖展現傍晚第一縷炊煙裊裊升入空中的景象,可謂各有千秋。“上”字用得極妙,生動地寫出了炊煙飄然升空的動態。首、頸兩聯,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征的景物,勾勒出一幅和諧幽靜而富有生機的田園風景畫。
尾聯贊裴迪。王維自稱五柳,以陶潛自況。接輿是春秋時代“鳳歌笑孔丘”的楚國狂士,詩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與楚狂接輿相比,暗含對裴迪的欣賞之意。這兩句成功地刻畫出兩個隱士的形象。
全詩風光人物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堪稱佳品。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晃動處漁船輕輕搖蕩。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評點】
本詩描寫山村秋日暮色,把山村傍晚月照清泉、竹喧蓮動的景色描寫得極富生氣,充滿了詩情畫意。而詩人在山水中找到寄托、陶醉于隱居生活的愜意,也被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本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歌的代表作品之一。秋暝,秋晚。
本詩開篇點題。首聯僅用十個字就將空山雨后的秋季晚景形象地表現出來。寫法大氣,非常有寫意性。其中,“空”字用得極妙,一語雙關,既將雨后天高云淡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突出了世間萬物之美,又暗示了詩人恬淡悠閑的心情。由此,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涼爽宜人,讓人流連忘返的秋季晚景便呈現在了讀者眼前。
頷聯緊承上聯而來,繼續寫秋晚之景色。山雨之后,鄉村的一切都顯得那么清新、干凈,令人心曠神怡。松林被雨沖刷后,一塵不染,青翠欲滴;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幽靜的松林,四處一片靜謐。到此,詩人描寫的都是靜景。緊接著,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寫動景:清澈的泉水緩緩地在碧石上流淌,汩汩作響,猶如天籟般清脆悅耳。“明月”與“清泉”,“照”與“流”,這一上一下,一靜一動,相互映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將幽靜清新的鄉村美景渲染得淋漓盡致。從表現手法上來看,詩人在此并未著墨太多,就自然而然地將景物的動人之處展現在人們面前,其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可見一斑。
頸聯的畫面動感很強,由寫景轉而寫人:竹林中傳來了陣陣歡歌笑語,原來是少女洗衣歸來了;碧綠的蓮葉晃動著向兩邊傾倒,原來是漁船輕輕地搖蕩過來了。少女和漁船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寧靜氣氛,使本詩更加具有動感的魅力。在這里,詩人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當時正值傍晚,這種寫不僅合乎常理,也更能反襯出山村晚景的清幽。
尾聯兩句為詩人的主觀感受:詩人很鐘情這里寧靜安詳的鄉村生活,想留下來。即使現在已不是春天,但秋天更動人。另外,詩人將《楚辭·招隱士》中“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反用,含義雋永,志趣高雅,令人回味無窮。
本詩語言清麗優美,字里行間滿溢感傷情懷,頗為感人。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清澈的川水環繞一片草木,駕車馬徐徐而去自在悠閑。
流水啊好像對我充滿情意,晚歸的禽鳥同我一道回還。
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金色秋山。
在遙遠又高峻的嵩山腳下,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評點】
本詩為詩人辭官歸隱回嵩山途中所作,寫出了詩人辭官歸隱途中的所見所感。全詩清新淡遠,描寫了嵩山下江野清冷蕭條的暮色,抒發了詩人淡泊的情懷,也流露出詩人淡淡的感傷情緒。整首詩景的展開很有層次,前六句可以說是一句一景,一景一畫,每句中都有一個主導的意象:清川、車馬、流水、暮禽、荒城、落日,把整個畫面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嵩山,即嵩高山,古時稱中岳,因居五岳之中山勢又高,因此被稱為嵩高,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北。
首聯寫詩人歸隱出發時的情景:清澈的河川環繞著一片長長的水草豐茂的沼澤地,詩人乘坐的車馬從容不迫、緩緩前行。
頷聯寫水與鳥,其實是托物寄情,移情及物。詩人將“流水”和“暮禽”都擬人化了,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流水如有意”承“清川”,“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閑閑”直接發展而來,承接自然。
頸聯寓情于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寥寥十字,四組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詩人歸隱途中所見秋景,黯淡凄涼,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變化。
尾聯寫山之高,點明詩人的歸隱地,并表明詩人歸隱的宗旨。“迢遞”是形容山高遠的樣子;“嵩高”,即嵩山,交代歸隱的地點,照應詩題;“閉關”,不僅指關門,而且暗含閉門謝客之意,表明詩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世事的宗旨。
全詩層次整齊,情景并舉,于景中寄寓深情。在詩人筆下,既有歸山途中的美麗景色,也有隱約可見的詩人感情的細微變化:從安詳從容,到凄涼悲苦,再到恬淡安適。詩人既表現了對辭官歸隱的向往,也表現了對現實的憤激不平與無可奈何。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不知道香積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幾里才登上了云峰。
古木參天卻沒有人行路徑,深山里何處傳來悠悠鐘聲。
山中泉水撞危石響聲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顯寒冷。
傍晚在空潭彎曲隱蔽之地,安然地修禪練功制服毒龍。
【評點】
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詩人抒寫了探訪香積寺的所見所感。探訪香積寺,是詩人尋仙奉佛生活中的一個片段。本詩為寫寺院的名篇,描寫深山古寺幽深清冷的景色,抒寫詩人消除世俗雜念安心修禪的心愿。香積寺,故址在今陜西長安縣南。
首聯寫香積寺隱在深山里,常人不知,詩人也不知。因“不知”,所以詩人想要尋訪。詩人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尋找。走了好幾里路,進入白云繚繞的山峰之下,卻還沒見到寺院,表面寫云峰,實則映襯香積寺的幽邃深遠。這句詩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的情趣和灑脫不羈的性格。
頷聯、頸聯寫詩人在山中的所見所聞。頷聯寫,詩人來到山里,只見古木參天,杳無人跡,忽然,不知何處傳來隱隱鐘聲,在深山空谷中回響,使得本來就很寂靜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層迷惘、神秘的情調,顯得越發安謐。“何處”二字,看似尋常,實則絕妙:由于山深林密,詩人不知道鐘聲從何而來,只聽見“嗡嗡”的聲音在四周繚繞。“何處”二字與上句的“無人”相應,又暗承首句的“不知”,同時也巧妙地寫暗示了詩人尋覓知音的急切心情。
頸聯寫得最傳神。詩人以倒裝句,突出了入耳的泉聲和觸目的日色。“咽”字在這里下得極為準確、生動:山中危石聳立,流泉自然不能輕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巖石間艱難地穿行,仿佛痛苦地發出幽咽之聲。詩人用“冷”來形容“日色”,也是絕妙。夕陽西下,昏黃的余暉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這情狀,只能用“冷”字形容。“咽”、“冷”不僅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而且映照出詩人此時暗淡的心態,與紅塵官場喧囂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尾聯抒發感想。詩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時才到香積寺,看到了寺前的“空潭”,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個水潭中,曾有一毒龍藏身,累累害人。高僧以無邊的佛法制服了毒龍,使其離潭他去,永不傷人。佛法可以制毒龍,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
本詩的題意在于寫山寺,但詩人并不正面描摹,而是側寫環境,來表現山寺之幽勝。“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相扣。全詩在寫寺院,又未見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構思奇妙、煉字精巧。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終南山高聳入云靠近天都,山勢連綿一直延伸到海隅。
回頭望可見白云連成一片,走進山中卻又看不見云霧。
高高的中峰劃定不同分野,大小的山谷陰晴變化懸殊。
想要投奔一個人家去住宿,隔著溪水問那打柴的樵夫。
【評點】
這是一首詠嘆終南山宏偉壯大的五言律詩。寥寥四十字,便將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地刻畫出來,足見詩人創作功底之深厚。本詩是山水詩名篇。詩人從不同角度描繪終南山的雄偉壯麗,筆墨豪雄中又有細膩,壯美中又有嫵媚。全詩氣勢磅礴,境界闊大。終南山,在今陜西省長安縣南。
首聯以夸張的語言寫遠景,極言山之高遠,勾畫出終南山的總輪廓。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詩人卻說它“近天都”,是夸張,也有道理:詩人在遠處遙望終南,終南的主峰“太乙”在詩人的視野里的確與天連接,這顯然是一種視覺上的真實。同時,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陜縣,遠未到海隅,詩人卻說它“接海隅”,固然也是夸張,然而從長安遙望終南,西不見頭,東不見尾,確實有“接海隅”之勢,雖夸張而愈見真實。
頷聯寫近景,寫的是詩人身在山中的所見。詩人身在終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之間;然而繼續前進,白云依然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兩邊的白云又合攏成茫茫云海。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看不見了;回頭看,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這兩句,詩人用細致的筆法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極富含蘊。
頸聯進一步寫詩人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山之南北遼闊和巖石溝壑的形態。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收全景于眼底,見南北遼闊,千巖萬壑,千姿百態。
末聯寫,詩人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便有了“隔水問樵夫”句。詩人既到“中峰”,這里的“水”可能是指深溝大澗。這兩句中,人物的出現使全詩更加生意盎然。
總的看來,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和優點在于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從而使詩歌產生了“以少總多”、“意余于象”的藝術效果。

送梓州李使君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萬壑古樹高聳云天,千山深處杜鵑啼囀。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樹叢梢頭流淌百泉。
漢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訴訟爭田。
望你發展文翁政績,奮發有為不負先賢。
【評點】
本詩的主題是贈別。一般的贈別詩都是借景抒情,通過描寫眼前的景物抒發離別之情。但這首詩中,詩人卻將送別之情含于勸勉之中,鼓勵李使君入蜀后效法先賢有所作為。全詩毫無一般送別詩的感傷氣氛,情調昂揚開朗。此外,詩人開篇便用想象的手法,寫了李使君將要任職的梓州的雄奇秀美風光,令人浮想聯翩。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縣。
前四句主要描寫了梓州山川樹林的勝景。首聯用了互文的手法,統寫景色,頗有氣勢,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也被后來的詩評家稱為律詩工于開頭的典型。頷聯承接前首聯,從細節處去寫,將一幅奇妙的景色畫展現在讀者面前:下過一夜雨后,山泉涌出,遠遠看去,好像掛在樹上一樣。山的高險和山泉的奇美赫然展現在讀者眼前。第三句對應首聯中的“山”字,第四句對應首聯中的“樹”字,構思巧妙。無論從畫面、氣勢,還是意境、語言、結構,這四句都寫得很奇妙。
寫完當地的自然景物后,詩人開始寫那里的民風,勸勉李使君要為百姓謀福利。頸聯中的“漢女”、“巴人”、“橦布”、“芋田”都極具蜀地特點,代表了那里的風俗:梓州的婦女要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梓州的農民會因芋田發生糾紛。尾聯,詩人借用了漢蜀郡太守文翁的故事,勸勉李使君要學習文翁,有所建樹。文翁是漢景帝時的蜀郡太守,他在政治上比較開明,在蜀地興建學校,培養人才,使蜀地慢慢發展起來,不再落后。
本詩堪稱唐詩中送別的佳作,全詩意境高遠,體現了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人到晚年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漠不關心。
自思沒有那良好的謀策,只要求歸隱家鄉的山林。
寬解衣帶對著松風乘涼,山中明月照我悠然彈琴。
你問什么是通達的道理,請看江深處唱歌打魚人。
【評點】
本詩為詩人晚年之作,描寫詩人晚年安靜閑適的生活,表現詩人超然物外的情緒。這首詩的基調和詩人晚年獲罪被貶職,因此情緒消沉有關,也是詩人受佛教思想影響所致。詩題中的張少府生平不詳。少府,官名,縣尉。
詩的開頭四句全是寫情,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無法實現抱負的苦悶之情。詩人開篇便說自己老了,只喜歡清靜,不關心任何事情了。表面上看起來是對什么事都漠不關心了,但仔細品味之后不難發現詩人也是無可奈何。他此時雖然在朝為官,但對朝政已經不再抱有幻想,于是開始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正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自顧無長策”,則體現了他曾經的矛盾和痛苦。詩人表面上說自己沒有才德,實際上是滿腹牢騷。當理想無法實現、痛苦不得化解時,詩人唯一的出路就是離開是非之地、歸隱田園。“空知返舊林”,看似得到解脫,實際上只是無奈之舉。由此可以看出,在詩人寧靜淡泊的外表之下隱藏著失落和憤慨。
既然如此,詩人接下來為何還表現出對閑暇生活的滿足和肯定呢?聯系上文我們可以體會到,“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歸隱生活實際上只是詩人在苦悶之中追求精神解脫的一種表現。這種表現既體現出詩人某種程度上的,又通過與官場生活的對比來表現詩人對黑暗官場的否定和批判。掙脫政治的束縛,詩人于山中明月下彈琴自娛,說他不敢直面現實也好,自我放逐也好,但總勝于助紂為虐、同流合污。詩句通過描寫詩人隱居生活中的兩個細節,將松風、山月賦予人情,勾勒出一幅情景交融、意境和諧的畫面,極大地增強了詩的感染力,體現了詩人極高的寫作技巧。
最后兩句點題,以問答的形式作結,既照應了題目中的“酬”字,又妙在以不答作答,含蓄不盡,余韻悠然。多少幽趣,都回蕩在那陣陣的漁歌聲中。

漢江臨眺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漢江在楚地連接三條湘水,西起荊門往東與九江相通。
遠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縹緲若有若無中。
岸邊都城好像在水上浮動,天水相接波濤滾滾蕩云空。
襄陽的風光是多么美好啊,我愿在此地酣飲陪伴山翁。
【評點】
本詩描寫了詩人遠眺所看到的漢江景色,抓住江流浩渺、山野闊遠的特點,表現出襄陽山水的雄奇壯美。全詩氣魄雄偉,境界開闊。詩題中的漢江就是漢水,源出陜西,經湖北入長江。臨眺是登高望遠的意思。
詩的首聯總寫漢江的形勢。漢江在古代楚國境內,既與三湘之水匯合,又與來自荊門的眾多河流接連,所以水勢浩瀚。中間兩聯寫詩人之所見。其中頷聯寫漢江水流洶涌:遠遠看去,它就像是往天地之外奔流而去。在江面蒸騰的水汽籠罩下,遠處朦朧一片,景物若有若無,時隱時現。這兩句為本詩增添了一種朦朧美和神秘美。頸聯描寫襄陽一帶的城郭樓閣:岸邊的都城就像是在水上浮動,江面波濤洶涌,仿佛把遠處的天空也搖撼得忽上忽下。此聯將漢江水勢的雄偉壯麗表現得形象生動。這兩聯寫漢江的浩瀚水勢,并沒有從正面來寫,而是借助其他事物來烘托漢江的水勢。詩人運用了大量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通過人的錯覺來寫水勢之大,水流之快。詩人的視野之開闊,境界之廣遠令人贊嘆。在這里,詩人還把自身的繪畫才能運用到詩中,將畫家出眾的觀察力,縝密的思考力,高超的繪畫技能與詩人嫻熟的詩歌表現手法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生動地表現出了自然界運動變化的連續性。
尾聯“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是抒情。“山翁”原指晉朝人山簡。山簡是“竹林七賢”中山濤的兒子,曾任征南將軍,鎮守襄陽。這里,山翁指襄陽的地方官員。此句是詩人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漢江風景深深的贊美之情:既然這里的風光這么美好,我愿意留在這里飲酒陪伴山翁!
本詩用詞精煉準確,對仗工整,韻律感強。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到了中年我頗喜好佛道,晚年又居住在終南山陲。
有了興致常常獨自出游,快意的事只有自己心知。
漫步在江水窮盡的地方,靜坐看彩云在空中飄飛。
偶爾遇見一個林中老翁,盡情談笑忘了返回之期。
【評點】
本詩描寫詩人在終南別墅遨游山林,自由自在、逍遙自得的隱居生活,表現了詩人超塵脫俗的生活情趣。詩題中的終南指終南山。別業是別墅的意思。
首聯寫詩人對佛道的喜愛之情。詩人中年后對佛道有了新的感悟,逐漸深深愛上了它,所以他晚年時便搬到終南山陲居住。“南山”既可以看做實寫,即指輞川別墅所在,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傳統意象,借指避世隱居之所。為何詩人中年后才“頗愛道”?正所謂“四十而不惑”,人到中年積累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對參悟佛道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此外,從人生分期來看,中年是一個相對尷尬的階段,其色彩也相對黯淡一些,因而詩人此時悟道,能為他沉重艱澀的生命增添幾分恬淡自在之色。
頷聯繼續寫是人對道的喜好。自從參透了佛道后,詩人便常常獨自一人云游四海,其中的快樂只有他自己知道。“獨”、“自”二字表明詩人對美獨到的欣賞和享受。一般而言,人們總是希望和旁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快樂,并得到他們的認同。但是,千金易得,知音難求,“心有靈犀一點通”更是人與人之間極難達到的境界。詩人懂得這個道理,便“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頸聯寫詩人云游期間的所見。詩人一路悠閑地漫步到江水窮盡的地方,累了便靜靜地坐著歇一會,抬頭看見彩云在明朗的天空中飄飛。這兩句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
尾聯寫詩人的知音——林中老翁。詩人在云游途中偶然遇到一個老翁,閑聊之后才發現彼此性情相投,相談甚歡。談笑間,不知不覺便忘記了回家的時間。詩人忘了返還之期,并非完全因為高興,還暗含了他想逃離現實社會,如閑云野鶴般過逍遙生活的期望。一直到最后,詩人才表明他對塵世的深深無奈和對現實的無限感傷,點明題旨。
本詩語言質樸,通俗易懂,讀來只感覺一種清新的氣息迎面撲來,沁人心脾。

責任編輯:admin 標簽:王維詩集,王維最有名的詩
廣告

熱門搜索

相關文章

廣告
|名家 頻道

王維詩集評點(王維最有名的詩)

admin

|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黃昏山色變得分外蒼翠,秋天江水日夜緩緩流動。
倚著棍杖站立在柴門外,迎風聆聽那傍晚的蟬鳴。
渡口邊斜映著落日余暉,村落里的炊煙徐徐上升。
又遇到醉酒的狂人接輿,在我面前縱情高歌狂吟。
【評點】
這是詩人隱居輞川與友人裴迪相互唱和之作。詩人通過描繪輞川一帶山川原野的秋日暮色,抒寫了隱居生活的閑適情懷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輞川,本水名,在今陜西藍田縣終南山下。王維在此建有別墅,并常與裴迪游樂其中,賦詩唱和。
首聯寫山中秋景。時值水落石出的寒秋,山泉緩慢流淌,叮咚作響;天色漸晚,山色也顯得更加蒼茫。詩句并沒有說出一個“暮”字,讀者卻感受到黃昏將至。“轉”字和“日”字用得極好:山本呈靜態,詩人用一“轉”字,便通過顏色的轉變使它有了動感;水是流淌的,詩人用一“日”字,就讓人體會到水流源源不斷、流動不息的永恒。短短十個字,描摹出一幅動靜皆宜、音色俱佳的畫面。
頷聯刻畫詩人形象。“柴門”表現隱居生活和田園風味;“倚杖”表現詩人年事已高和意態安閑。詩人靠著柴門,迎風聽蟬鳴。這兩句將詩人閑適的心態、超然世外的情趣,描繪得生動傳神。
頸聯寫原野暮色。水邊有渡口,陸上有村莊,夕陽西下,炊煙裊裊,這是傍晚鄉村的典型景觀。夕陽是自然景觀,炊煙則是人文景觀,由此可見詩人在選景時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渡頭余落日”一句,準確地將落日與水面相切的瞬間定格,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悠長。“墟里上孤煙”一句明顯化用了陶淵明“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詩句。不同的是,陶詩是以擬人手法表現遠處村莊上空炊煙繚繞、不忍離去的情味,本詩則是以白描的手法意圖展現傍晚第一縷炊煙裊裊升入空中的景象,可謂各有千秋。“上”字用得極妙,生動地寫出了炊煙飄然升空的動態。首、頸兩聯,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征的景物,勾勒出一幅和諧幽靜而富有生機的田園風景畫。
尾聯贊裴迪。王維自稱五柳,以陶潛自況。接輿是春秋時代“鳳歌笑孔丘”的楚國狂士,詩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與楚狂接輿相比,暗含對裴迪的欣賞之意。這兩句成功地刻畫出兩個隱士的形象。
全詩風光人物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堪稱佳品。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晃動處漁船輕輕搖蕩。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評點】
本詩描寫山村秋日暮色,把山村傍晚月照清泉、竹喧蓮動的景色描寫得極富生氣,充滿了詩情畫意。而詩人在山水中找到寄托、陶醉于隱居生活的愜意,也被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本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歌的代表作品之一。秋暝,秋晚。
本詩開篇點題。首聯僅用十個字就將空山雨后的秋季晚景形象地表現出來。寫法大氣,非常有寫意性。其中,“空”字用得極妙,一語雙關,既將雨后天高云淡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突出了世間萬物之美,又暗示了詩人恬淡悠閑的心情。由此,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涼爽宜人,讓人流連忘返的秋季晚景便呈現在了讀者眼前。
頷聯緊承上聯而來,繼續寫秋晚之景色。山雨之后,鄉村的一切都顯得那么清新、干凈,令人心曠神怡。松林被雨沖刷后,一塵不染,青翠欲滴;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幽靜的松林,四處一片靜謐。到此,詩人描寫的都是靜景。緊接著,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寫動景:清澈的泉水緩緩地在碧石上流淌,汩汩作響,猶如天籟般清脆悅耳。“明月”與“清泉”,“照”與“流”,這一上一下,一靜一動,相互映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將幽靜清新的鄉村美景渲染得淋漓盡致。從表現手法上來看,詩人在此并未著墨太多,就自然而然地將景物的動人之處展現在人們面前,其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可見一斑。
頸聯的畫面動感很強,由寫景轉而寫人:竹林中傳來了陣陣歡歌笑語,原來是少女洗衣歸來了;碧綠的蓮葉晃動著向兩邊傾倒,原來是漁船輕輕地搖蕩過來了。少女和漁船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寧靜氣氛,使本詩更加具有動感的魅力。在這里,詩人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當時正值傍晚,這種寫不僅合乎常理,也更能反襯出山村晚景的清幽。
尾聯兩句為詩人的主觀感受:詩人很鐘情這里寧靜安詳的鄉村生活,想留下來。即使現在已不是春天,但秋天更動人。另外,詩人將《楚辭·招隱士》中“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反用,含義雋永,志趣高雅,令人回味無窮。
本詩語言清麗優美,字里行間滿溢感傷情懷,頗為感人。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清澈的川水環繞一片草木,駕車馬徐徐而去自在悠閑。
流水啊好像對我充滿情意,晚歸的禽鳥同我一道回還。
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金色秋山。
在遙遠又高峻的嵩山腳下,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評點】
本詩為詩人辭官歸隱回嵩山途中所作,寫出了詩人辭官歸隱途中的所見所感。全詩清新淡遠,描寫了嵩山下江野清冷蕭條的暮色,抒發了詩人淡泊的情懷,也流露出詩人淡淡的感傷情緒。整首詩景的展開很有層次,前六句可以說是一句一景,一景一畫,每句中都有一個主導的意象:清川、車馬、流水、暮禽、荒城、落日,把整個畫面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嵩山,即嵩高山,古時稱中岳,因居五岳之中山勢又高,因此被稱為嵩高,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北。
首聯寫詩人歸隱出發時的情景:清澈的河川環繞著一片長長的水草豐茂的沼澤地,詩人乘坐的車馬從容不迫、緩緩前行。
頷聯寫水與鳥,其實是托物寄情,移情及物。詩人將“流水”和“暮禽”都擬人化了,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流水如有意”承“清川”,“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閑閑”直接發展而來,承接自然。
頸聯寓情于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寥寥十字,四組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詩人歸隱途中所見秋景,黯淡凄涼,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變化。
尾聯寫山之高,點明詩人的歸隱地,并表明詩人歸隱的宗旨。“迢遞”是形容山高遠的樣子;“嵩高”,即嵩山,交代歸隱的地點,照應詩題;“閉關”,不僅指關門,而且暗含閉門謝客之意,表明詩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世事的宗旨。
全詩層次整齊,情景并舉,于景中寄寓深情。在詩人筆下,既有歸山途中的美麗景色,也有隱約可見的詩人感情的細微變化:從安詳從容,到凄涼悲苦,再到恬淡安適。詩人既表現了對辭官歸隱的向往,也表現了對現實的憤激不平與無可奈何。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不知道香積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幾里才登上了云峰。
古木參天卻沒有人行路徑,深山里何處傳來悠悠鐘聲。
山中泉水撞危石響聲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顯寒冷。
傍晚在空潭彎曲隱蔽之地,安然地修禪練功制服毒龍。
【評點】
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詩人抒寫了探訪香積寺的所見所感。探訪香積寺,是詩人尋仙奉佛生活中的一個片段。本詩為寫寺院的名篇,描寫深山古寺幽深清冷的景色,抒寫詩人消除世俗雜念安心修禪的心愿。香積寺,故址在今陜西長安縣南。
首聯寫香積寺隱在深山里,常人不知,詩人也不知。因“不知”,所以詩人想要尋訪。詩人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尋找。走了好幾里路,進入白云繚繞的山峰之下,卻還沒見到寺院,表面寫云峰,實則映襯香積寺的幽邃深遠。這句詩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的情趣和灑脫不羈的性格。
頷聯、頸聯寫詩人在山中的所見所聞。頷聯寫,詩人來到山里,只見古木參天,杳無人跡,忽然,不知何處傳來隱隱鐘聲,在深山空谷中回響,使得本來就很寂靜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層迷惘、神秘的情調,顯得越發安謐。“何處”二字,看似尋常,實則絕妙:由于山深林密,詩人不知道鐘聲從何而來,只聽見“嗡嗡”的聲音在四周繚繞。“何處”二字與上句的“無人”相應,又暗承首句的“不知”,同時也巧妙地寫暗示了詩人尋覓知音的急切心情。
頸聯寫得最傳神。詩人以倒裝句,突出了入耳的泉聲和觸目的日色。“咽”字在這里下得極為準確、生動:山中危石聳立,流泉自然不能輕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巖石間艱難地穿行,仿佛痛苦地發出幽咽之聲。詩人用“冷”來形容“日色”,也是絕妙。夕陽西下,昏黃的余暉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這情狀,只能用“冷”字形容。“咽”、“冷”不僅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而且映照出詩人此時暗淡的心態,與紅塵官場喧囂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尾聯抒發感想。詩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時才到香積寺,看到了寺前的“空潭”,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個水潭中,曾有一毒龍藏身,累累害人。高僧以無邊的佛法制服了毒龍,使其離潭他去,永不傷人。佛法可以制毒龍,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
本詩的題意在于寫山寺,但詩人并不正面描摹,而是側寫環境,來表現山寺之幽勝。“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相扣。全詩在寫寺院,又未見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構思奇妙、煉字精巧。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終南山高聳入云靠近天都,山勢連綿一直延伸到海隅。
回頭望可見白云連成一片,走進山中卻又看不見云霧。
高高的中峰劃定不同分野,大小的山谷陰晴變化懸殊。
想要投奔一個人家去住宿,隔著溪水問那打柴的樵夫。
【評點】
這是一首詠嘆終南山宏偉壯大的五言律詩。寥寥四十字,便將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地刻畫出來,足見詩人創作功底之深厚。本詩是山水詩名篇。詩人從不同角度描繪終南山的雄偉壯麗,筆墨豪雄中又有細膩,壯美中又有嫵媚。全詩氣勢磅礴,境界闊大。終南山,在今陜西省長安縣南。
首聯以夸張的語言寫遠景,極言山之高遠,勾畫出終南山的總輪廓。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詩人卻說它“近天都”,是夸張,也有道理:詩人在遠處遙望終南,終南的主峰“太乙”在詩人的視野里的確與天連接,這顯然是一種視覺上的真實。同時,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陜縣,遠未到海隅,詩人卻說它“接海隅”,固然也是夸張,然而從長安遙望終南,西不見頭,東不見尾,確實有“接海隅”之勢,雖夸張而愈見真實。
頷聯寫近景,寫的是詩人身在山中的所見。詩人身在終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之間;然而繼續前進,白云依然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兩邊的白云又合攏成茫茫云海。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看不見了;回頭看,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這兩句,詩人用細致的筆法鋪敘云氣變幻,移步變形,極富含蘊。
頸聯進一步寫詩人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山之南北遼闊和巖石溝壑的形態。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收全景于眼底,見南北遼闊,千巖萬壑,千姿百態。
末聯寫,詩人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便有了“隔水問樵夫”句。詩人既到“中峰”,這里的“水”可能是指深溝大澗。這兩句中,人物的出現使全詩更加生意盎然。
總的看來,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和優點在于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從而使詩歌產生了“以少總多”、“意余于象”的藝術效果。

送梓州李使君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萬壑古樹高聳云天,千山深處杜鵑啼囀。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樹叢梢頭流淌百泉。
漢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訴訟爭田。
望你發展文翁政績,奮發有為不負先賢。
【評點】
本詩的主題是贈別。一般的贈別詩都是借景抒情,通過描寫眼前的景物抒發離別之情。但這首詩中,詩人卻將送別之情含于勸勉之中,鼓勵李使君入蜀后效法先賢有所作為。全詩毫無一般送別詩的感傷氣氛,情調昂揚開朗。此外,詩人開篇便用想象的手法,寫了李使君將要任職的梓州的雄奇秀美風光,令人浮想聯翩。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縣。
前四句主要描寫了梓州山川樹林的勝景。首聯用了互文的手法,統寫景色,頗有氣勢,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也被后來的詩評家稱為律詩工于開頭的典型。頷聯承接前首聯,從細節處去寫,將一幅奇妙的景色畫展現在讀者面前:下過一夜雨后,山泉涌出,遠遠看去,好像掛在樹上一樣。山的高險和山泉的奇美赫然展現在讀者眼前。第三句對應首聯中的“山”字,第四句對應首聯中的“樹”字,構思巧妙。無論從畫面、氣勢,還是意境、語言、結構,這四句都寫得很奇妙。
寫完當地的自然景物后,詩人開始寫那里的民風,勸勉李使君要為百姓謀福利。頸聯中的“漢女”、“巴人”、“橦布”、“芋田”都極具蜀地特點,代表了那里的風俗:梓州的婦女要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梓州的農民會因芋田發生糾紛。尾聯,詩人借用了漢蜀郡太守文翁的故事,勸勉李使君要學習文翁,有所建樹。文翁是漢景帝時的蜀郡太守,他在政治上比較開明,在蜀地興建學校,培養人才,使蜀地慢慢發展起來,不再落后。
本詩堪稱唐詩中送別的佳作,全詩意境高遠,體現了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人到晚年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漠不關心。
自思沒有那良好的謀策,只要求歸隱家鄉的山林。
寬解衣帶對著松風乘涼,山中明月照我悠然彈琴。
你問什么是通達的道理,請看江深處唱歌打魚人。
【評點】
本詩為詩人晚年之作,描寫詩人晚年安靜閑適的生活,表現詩人超然物外的情緒。這首詩的基調和詩人晚年獲罪被貶職,因此情緒消沉有關,也是詩人受佛教思想影響所致。詩題中的張少府生平不詳。少府,官名,縣尉。
詩的開頭四句全是寫情,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無法實現抱負的苦悶之情。詩人開篇便說自己老了,只喜歡清靜,不關心任何事情了。表面上看起來是對什么事都漠不關心了,但仔細品味之后不難發現詩人也是無可奈何。他此時雖然在朝為官,但對朝政已經不再抱有幻想,于是開始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正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自顧無長策”,則體現了他曾經的矛盾和痛苦。詩人表面上說自己沒有才德,實際上是滿腹牢騷。當理想無法實現、痛苦不得化解時,詩人唯一的出路就是離開是非之地、歸隱田園。“空知返舊林”,看似得到解脫,實際上只是無奈之舉。由此可以看出,在詩人寧靜淡泊的外表之下隱藏著失落和憤慨。
既然如此,詩人接下來為何還表現出對閑暇生活的滿足和肯定呢?聯系上文我們可以體會到,“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歸隱生活實際上只是詩人在苦悶之中追求精神解脫的一種表現。這種表現既體現出詩人某種程度上的,又通過與官場生活的對比來表現詩人對黑暗官場的否定和批判。掙脫政治的束縛,詩人于山中明月下彈琴自娛,說他不敢直面現實也好,自我放逐也好,但總勝于助紂為虐、同流合污。詩句通過描寫詩人隱居生活中的兩個細節,將松風、山月賦予人情,勾勒出一幅情景交融、意境和諧的畫面,極大地增強了詩的感染力,體現了詩人極高的寫作技巧。
最后兩句點題,以問答的形式作結,既照應了題目中的“酬”字,又妙在以不答作答,含蓄不盡,余韻悠然。多少幽趣,都回蕩在那陣陣的漁歌聲中。

漢江臨眺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漢江在楚地連接三條湘水,西起荊門往東與九江相通。
遠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縹緲若有若無中。
岸邊都城好像在水上浮動,天水相接波濤滾滾蕩云空。
襄陽的風光是多么美好啊,我愿在此地酣飲陪伴山翁。
【評點】
本詩描寫了詩人遠眺所看到的漢江景色,抓住江流浩渺、山野闊遠的特點,表現出襄陽山水的雄奇壯美。全詩氣魄雄偉,境界開闊。詩題中的漢江就是漢水,源出陜西,經湖北入長江。臨眺是登高望遠的意思。
詩的首聯總寫漢江的形勢。漢江在古代楚國境內,既與三湘之水匯合,又與來自荊門的眾多河流接連,所以水勢浩瀚。中間兩聯寫詩人之所見。其中頷聯寫漢江水流洶涌:遠遠看去,它就像是往天地之外奔流而去。在江面蒸騰的水汽籠罩下,遠處朦朧一片,景物若有若無,時隱時現。這兩句為本詩增添了一種朦朧美和神秘美。頸聯描寫襄陽一帶的城郭樓閣:岸邊的都城就像是在水上浮動,江面波濤洶涌,仿佛把遠處的天空也搖撼得忽上忽下。此聯將漢江水勢的雄偉壯麗表現得形象生動。這兩聯寫漢江的浩瀚水勢,并沒有從正面來寫,而是借助其他事物來烘托漢江的水勢。詩人運用了大量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通過人的錯覺來寫水勢之大,水流之快。詩人的視野之開闊,境界之廣遠令人贊嘆。在這里,詩人還把自身的繪畫才能運用到詩中,將畫家出眾的觀察力,縝密的思考力,高超的繪畫技能與詩人嫻熟的詩歌表現手法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生動地表現出了自然界運動變化的連續性。
尾聯“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是抒情。“山翁”原指晉朝人山簡。山簡是“竹林七賢”中山濤的兒子,曾任征南將軍,鎮守襄陽。這里,山翁指襄陽的地方官員。此句是詩人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漢江風景深深的贊美之情:既然這里的風光這么美好,我愿意留在這里飲酒陪伴山翁!
本詩用詞精煉準確,對仗工整,韻律感強。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到了中年我頗喜好佛道,晚年又居住在終南山陲。
有了興致常常獨自出游,快意的事只有自己心知。
漫步在江水窮盡的地方,靜坐看彩云在空中飄飛。
偶爾遇見一個林中老翁,盡情談笑忘了返回之期。
【評點】
本詩描寫詩人在終南別墅遨游山林,自由自在、逍遙自得的隱居生活,表現了詩人超塵脫俗的生活情趣。詩題中的終南指終南山。別業是別墅的意思。
首聯寫詩人對佛道的喜愛之情。詩人中年后對佛道有了新的感悟,逐漸深深愛上了它,所以他晚年時便搬到終南山陲居住。“南山”既可以看做實寫,即指輞川別墅所在,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傳統意象,借指避世隱居之所。為何詩人中年后才“頗愛道”?正所謂“四十而不惑”,人到中年積累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對參悟佛道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此外,從人生分期來看,中年是一個相對尷尬的階段,其色彩也相對黯淡一些,因而詩人此時悟道,能為他沉重艱澀的生命增添幾分恬淡自在之色。
頷聯繼續寫是人對道的喜好。自從參透了佛道后,詩人便常常獨自一人云游四海,其中的快樂只有他自己知道。“獨”、“自”二字表明詩人對美獨到的欣賞和享受。一般而言,人們總是希望和旁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快樂,并得到他們的認同。但是,千金易得,知音難求,“心有靈犀一點通”更是人與人之間極難達到的境界。詩人懂得這個道理,便“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頸聯寫詩人云游期間的所見。詩人一路悠閑地漫步到江水窮盡的地方,累了便靜靜地坐著歇一會,抬頭看見彩云在明朗的天空中飄飛。這兩句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
尾聯寫詩人的知音——林中老翁。詩人在云游途中偶然遇到一個老翁,閑聊之后才發現彼此性情相投,相談甚歡。談笑間,不知不覺便忘記了回家的時間。詩人忘了返還之期,并非完全因為高興,還暗含了他想逃離現實社會,如閑云野鶴般過逍遙生活的期望。一直到最后,詩人才表明他對塵世的深深無奈和對現實的無限感傷,點明題旨。
本詩語言質樸,通俗易懂,讀來只感覺一種清新的氣息迎面撲來,沁人心脾。


名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 日本大片aa特黄 | 福利在线网站 |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 欧美性xxxx极品高清3d | 欧洲1区二区三区二页 | 亚洲精品 国产 日韩 | 男女啪啪成人免费网站 |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国产 | 国产精品99爱免费视频 |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高清不卡 | 久久久全国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3d | 亚洲乱乱| 欧美日韩欧美日韩 | 午夜在线视频观看版 | 最近最新高清中文字幕 | 一级做a爱片 | 中文在线免费看视频 | 狠狠干一区 |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美国一级毛片片aa免 | 成人免费看黄页网址大全 | 欧美gv免费video在线观看 | 超刺激福利丝袜网站 | 国内精神品一区区 | 中文有码在线观看 | 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 欧美69xx性欧美 | 亚洲aⅴ天堂 | 欧美最爽乱淫视频播放黑人 | 最新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 | 中文字幕第二十页 | 毛片传媒 |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自拍偷拍小说 |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久 | 亚洲高清综合 | 性欧美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