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與權證交易有哪些不同點
admin
權證,是指標的證券的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發行的,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
權證實質反映的是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持有人向權證發行人支付一定數量的價金之后,就從發行人那獲取了一種權利。這種權利使得持有人可以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間內,以約定的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出售一定數量的資產。購買股票的權證稱為認購權證,出售股票的權證叫作認售權證(或認沽權證)。認購權證屬于期權當中的“看漲期權”,認沽權證屬于“看跌期權”。權證按行權方式的不同又分為歐式權證、美式權證和百慕大式權證三種。所謂歐式權證就是只有到了到期日才能行權的權證;所謂美式權證就是在到期日之前隨時都可以行權的權證;所謂百慕大式權證就是持有人可在設定的幾個日子或約定的到期日有權買賣標的證券。權證的持有人獲取的是一個權利而不是責任,其有權決定是否履行契約,而發行者僅有被執行的義務,因此為獲得這項權利,投資者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權利金)。
權證價值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內在價值,即標的股票與行權價格的差價;二是時間價值,代表持有者對未來股價波動帶來的期望與機會。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權證的存續期越長,權證的價格會越高。而美式權證由于在存續期可以隨時行權,比歐式權證的相對價格要高。權證價值計算公式如下:
認購權證價值=(正股股價-行權價)×行權比例
認沽權證價值=(行權價-正股股價)×行權比例
由于權證也是實行T+0交易制度,使得很多投資者認為,權證與股指期貨交易極其相似,其實不然,兩者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一)兩者所面臨的風險程度存在較大差異。首先,股指期貨采用的是保證金制度,盈利和虧損的空間都是無限的;而權證是全額交易,只承擔有限的風險,即使最大虧損也只是虧損掉全部權利金而已。但是實際上,由于股指期貨采用強制平倉制度來控制投資者的交易風險,以及交易所和期貨公司共同對風險嚴格監管,即使投資者被強行平倉,還可能剩有一部分本金。但是如果權證沒有了內在價值,到期時往往都是最終以幾乎為零的價格走完最后的歷程,投資者將虧掉所有本金。因此股指期貨的價格波動風險高于權證,但是整體的風險控制要優于權證。
(二)兩者的交易操作方式不同。兩者都采用T+0的交易機制,當天買的可以當天賣出,這也是它們非常受投資者喜歡的原因之一。但股指期貨可以進行雙向交易操作,投資者不僅可以先買后賣,也可以先賣后買。而權證不具備做空機制。由于權證不能“賣空”(即手頭沒有權證也可以先賣出),這也導致了當權證價格過于虛高的時候,沒有“做空”的約束機制將其恢復至合理的價格范圍。如:現今股市上絕大多數權證溢價率都比較高,常常長時間遠遠脫離其內在價值。這種現象在認沽權證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市場上幾乎沒有出現過有內在價值的認沽權證,如同廢紙,但其價格卻可以長時間維持在1元以上,甚至離最后交易日只有一兩天時間時,權證價格也有高達幾毛錢的。
(三)兩者的漲跌幅限制不同。滬深300指數期貨每日的價格漲跌幅度是按照一定的準則設定的,即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在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10%,最后交易日漲跌停板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20%。而權證每日的漲跌幅度是以漲跌幅的絕對價格而不是百分比來限制的。這是因為權證的價格主要是由其標的股票的價格決定的。標的股票價格的小幅變化可能會造成權證價格的大比例變化,從而使事先規定的任何漲跌幅的比例限制都不太適合。因此,權證漲跌停板是不固定的,可以大于10%甚至百分之幾十。認沽權證由于與正股價格相差懸殊導致漲跌停幅度可能在100%以上甚至是幾倍。
權證漲跌幅價格計算公式如下:
權證漲幅價格=權證前一日收盤價格+(標的股票當日漲幅價格-標的股票前一日收盤價)×125%×行權比例;
權證跌幅價格=權證前一日收盤價格-(標的股票前一日收盤價-標的股票當日跌幅價格)×125%×行權比例。
當計算結果小于等于零時,權證跌幅價格為零。
[例2-2]
某日A上市公司權證的收盤價是1元,該公司股票的收盤價是10元。次日,該公司股票漲停至11元。按公式計算,權證的漲停價格為1+(11-10)×125%=2.25元,換算為漲幅比例可高達:(2.25-1)×100%=125%。
(四)兩者到期時的交割方式不同。股指期貨合約到期必須交割,且采用現金交割制度。而權證到期涉及實物交割行權。認購權證的行權是按手中權證的數量與行權比例以行權價行權,之后獲得相應數量的股票。東方銅牛網http://m.qqmoo.cn/認沽權證則是按照手中持有權證的數目和行權比例將手中一定數目的相應股票以當初約定的行權價賣給發行方。權證持有人可以選擇行權,也可以選擇放棄行權,當持有人選擇行權時,權證的發行人有義務滿足持有人的行權要求。目前的權證到期行權均為實物股票劃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