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分析與研究
揍——峻越
東方銅牛網財經
引 言
傳統金融走網絡化發展道路的苗頭早就存在,主要表現為傳統金融業務的電子化和網絡化,各家銀行都設立了電子銀行部,自助銀行、ATM、POS 機具的廣泛應用都在不斷推動傳統銀行向網絡銀行的過渡�;诨ヂ摼W發展而來的互聯網金融目前正在不斷地進入傳統金融的業務領域,并且憑借其支付方式高效便捷,收益高而且穩定的獨特優勢,在傳統金融市場上橫沖直撞,攪動金融業的傳統格局,推動了金融改革的加速。因此,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其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前景,對于推動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與改革就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其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前景,對于推動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與改革就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其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前景,對于推動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與改革就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1.1相應法律與制度的不完善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出現后就快速發展壯大起來,但相關監管法律法規卻遲遲沒有出臺,沒有形成統一、完善的法律監管體系,這直接導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監管漏洞非法經營,“非法集資”、“跑路”事件時有發生。
1.2缺乏相應的管理
在分業監管體制下,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歸屬不同的監管部門,產品審批、信息披露、監管標準等各個環節都存在差異,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機構通過互聯網平臺形成的交叉性風險更加迅速聚集。有關非金融機構是否涉及準備金、壞賬率、消費者權益保護或出資人的權益等問題尚未納入監管。此外,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金融監管的技術和設備巫待更新�;ヂ摼W金融的存在基于先進的計算機系統支撐,有效監管龐大的互聯網金融市場需要先進的技術裝備。
1.3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
征信體系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石,不管是電子商務交易、第三方支付還是P2P網絡借貸、眾籌等都需要良好的征信體系提供數據進行風險控制。但是目前我國的征信體系發展較為滯后,不健全的征信體系制約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首先,我國缺乏關于征信管理的法律法規及監管體系,僅僅是2003年國務院明確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管理職能、確立了央行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和2013年頒布的《征信業管理條例》。中央銀行本身承擔著全國貨幣管理的職責,責任重大,在征信管理工作上便顯得力不從心。而且作為央行的內設機構,征信局在開展征信工作時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具有完全獨立性,不利于整個征信業的全面發展。
其次,征信數據來源于不同行業、分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例如個人信息主要集中在銀行體系、電信等公用事業單位,企業信息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部門、稅務局等行政單位。主觀上,各部門出于安全考慮或利益因素對數據進行保密管理,不同部門之間無信息交流、相互封閉數據系統導致信息資源浪費或者提供虛假數據降低征信數據的質量;客觀上,不同行業和部門的規則不一,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標準不同導致各部門數據無法直接合并。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嚴重阻礙了給我國征信工作的順利開展。
1.4技術和數據的保護問題
如果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面臨巨大交易量時發生系統崩潰從面對交易雙方帶來直接或間接成本,那么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就叫做技術能力風險。重大節假日以及重大電商打折日是技術能力風險的高發時間段。
在極短的時間段或某個時間點上發生的顯著超出正常水平的交易量,容易使現有的技術手段陷入癱瘓。(東方銅牛網)無論是天貓還是京東,在最近幾年的經營中,都曾經出現過下單失敗、頁面加載失敗以及無法支付等問題。由于金融活動瞬息萬變,除特定時間的巨量交易之外,互聯網金融的突發性資金交易和擠兌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也較大,網絡技術若不能較好地應對該問題就可能出現交易系統、支付系統的崩潰后果,從而造成經濟損失。
互聯網金融業務涉及數據管理風險、數據傳輸風險、數據加工風險。如今,云端的迅速普及成為了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選擇,成為了大數據的集散地。這極大地提高了數據的整合效率,但是也是數據的保管工作變得異常脆弱。云端數據的損失將令互聯網企業面臨實際的經濟虧損。由于大數據仍然是一個新生事物,因此,相關的保障與監管工作正處于起步階段,數據的泄露以及數據的丟失現象一時無法得到遏制,這成為很大的安全隱患。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建議
2.1完善相應的法規與制度
首先,要適時制定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性質,讓其身份不再在灰色地帶模糊定義。本世紀后,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就對民間金融尤其是民間的借貸行為放松了監管,是一種在認可中進行防范的舉措,如今金融業的整體發展趨勢為普惠金融。所以,我國金融機構的監管部門,必須加快互聯網金融監管要求的出臺速度,在法律法規上規范互聯網金融的性質、經營模式、經營范圍、相關指標等。我們要鼓勵符合金融創新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遏制會誘發系統性風險的互聯網金融事件的發生。
其次,在法規中要明確規定監管主體以及監管主體的職責。由于互聯網金融有其自身跨地域、跨區域、業務形式眾多且非常復雜的特點,因此對它的監管不能采取單線監管的模式,需要采取多線合作、共同監管的模式�?梢杂扇嗣胥y行牽頭制定有關互聯網金融的總體法律法規,再由地方政府進行金融監管,通過自上而下的模式,由金融辦、工商、網絡監管等多部門進行監管,從而確保互聯網金融的有序發展。
最后,針對不同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法律法規的制定上也要盡量全面,監管也需采取不同的措施,從而有效的防控金融風險、法律風險等風險的發生。
2.2相關部門加強監管
加強行業監管完善監管體系,對于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需要盡快改變當前多頭監管的格局,建立健全、統一的監管體系。
根據不同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構建監管機構為主,其他金融、商務、信息等部門輔以監管的監管體系,確定具體的監管范圍與職責,同時要建立聯動制,協調進行互聯網金融監管。
其次,對行業的準入設立一定的條件要求,提升市場參與主體的整體質量,建立行業標準,實行分類管理。一方面要根據各種互聯網金融的具體特點,設立行業準入標準;另一方面要實行嚴格的資金管理標準,每一個參與者都要進行實名制登記和認證,保證交易的真實性。
再次,做好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相關信息報告機制,提升其對于監管部門以及消費者群體的責任感。針對互聯網金融消費的特殊性,制定相應的保護辦法,明確互聯網金融資金交易活動中各參與主體的權利和責任。
最后,要嚴厲打擊通過互聯網金融從事的違法犯罪行為,對于相關突發事件要設立緊急預案,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行為,對于在電子支付過程之中可能出
2.3加強風險管理
類似余額寶、百度百賺、騰訊財付通等均是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與基金公司積極合作,開展的互聯網基金投資業務。由于沒有投資起點金額限制、存取款方便,利率高,受到了廣大活期儲戶的青睞�;ヂ摼W金融異軍突起的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貨幣基金市場是有風險的,且風險大于銀行存款,但是縱觀各大互聯網網站的關于風險的提示并不醒目,健全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前提是對風險的承認與提示。
由于尚未形成對互聯網金融的行業監管的具體細則,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自律性也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業務創新過程中要有風險意識,對于可能觸紅線的新業務要反復考量,反復進行產品修改,對產品進行風險預估和風險跟蹤,確保新產品風險可控,保障客戶資金安全。在業務宣傳中,部分互聯網金融打出了“某保險公司承保,100%賠付”的廣告標語,使得一部分消費者忽略了其中的風險,甚至認為沒有風險。面對于此類廣告標語是否違規、是否夸大宣傳,我國尚未出臺相關的管理規定。本文認為,現階段主要依靠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對于風險存在性應勇于承認,在每一個交易環節都應做出風險提示,讓投資者充分享有選擇權和話語權,也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4建立互聯網金融征信體制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形式,能夠優化金融資源的分配,進而給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促進作用,促使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但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征信體系建設卻沒有同步發展,由此帶來的風險集聚也給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來了阻礙。因此,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對互聯網金融內部進行信用體系建設。
鑒于互聯網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增加迅速且更新快、信息的靈活性大的特點,對于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的建設僅僅依靠大量的資金投入,通過購買獲取信息是不現實的。應該采取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搜集信息,輔以商業購買,通過分類獲取,逐步積累信息�!墩餍艠I管理條例》規定,進行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需依照規定主動為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提供相關數據與信息,不進行信貸業務的金融也可以主動提供,并具有查詢信用信息的權利。
三、結 語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一是加強風險管理,互聯網金融發展剛剛起步,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此階段主要依靠互聯網行業的自律,但是縱觀各大互聯網金融服務商均未對風險做出合理透明的提示,掌控風險的前提是對風險的承認,才能交使交易透明化、公開化。二是注意分散市場風險,觀察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和余額寶貨幣基金的走勢圖發展二者關系甚密。三要注意轉換經營模式,余額寶的成功可以看作是阿里巴巴公司與天弘基金公司的信用置換,是否可以將這種信用置換發展到實體經濟行業,以期互聯網金融長久健康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
轉載請注明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