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下):為什么買入富國銀行?(連載)
admin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歷來是眾多巴菲特追隨者的經典學習范本,其中體現的大師投資理念值得投資者反復研讀。本博客從4月11日起連載《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每日兩篇,期待能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1990
可轉換特別股
我們持續持有先前向各位報告過的可轉換特別股,包括所羅門7億美金、吉列6億美金、美國航空3.58億美金與冠軍企業3億美金。我們吉列的特別股將會在4月1日轉換為1,200萬股的普通股,在衡量利率、債信與普通股的價格之后,我們可以確信在所羅門與冠軍企業的投資現值應該與我們當初的成本差不多,吉列的價值比成本高,至于美國航空的價值則遠低于當初的投資成本。
在投資美國航空時,本人在下我真是抓對了時點,我幾乎是在航空業爆發嚴重的問題之前,跳進去這個產業,(沒有人強迫我,如同在網球場上,我把它形容做是非受迫性失誤),美國航空問題的發生,導因于產業本身的狀況與對Piedmont購并后所產生的后遺癥,這點我應該要早該預料到,因為幾乎所有的航空業購并案最后的結果都是一團混亂。
在這不久之后,Ed Colodny與Seth Schofield解決了第二個難題,美國航空現在的服務受到好評,不過整個產業所面臨的問題卻越來越嚴重,自從我們開始投資之后,航空業的狀況便很急遽地惡化,尤其再加上某些業者自殺性的殺價競爭,這樣的結果導致所有的航空業者都面臨一項殘酷的事實,在銷售制式化商品的產業之中,你很難比最笨的競爭對手聰明到哪里去。
不過除非在未來幾年內,航空業全面地崩潰,否則我們在美國航空的投資應該能夠確保安全無虞,Ed與Seth很果決地在營運上做了一些重大的改變來解決目前營運所面臨的問題,雖然如此,我們的投資現在的情況比起當初還是差了一點。
我們的可轉換特別股算是相當單純的投資工具,不過我還是必須警告各位,若是過去的經驗有任何參考價值,大家可能還是會讀到一些不正確或是誤導的訊息,舉例來說像去年,有幾家報章雜志錯誤地將它們的價值與可以轉換的普通股價格混為一談,我們的所羅門特別股轉換價格為38美元,根據它們的邏輯,由于所羅門普通股的現價為22.8美元,所以其可轉換特別股的價值只有面額的60%,但這樣的推論卻有一個盲點,因為這樣的說法表示所有的可轉換特別股,其價值只在其所擁有的轉換權利,至于所羅門不可轉換的債券價值則為零,不管它所擁有的贖回條件為何。
大家必須特別記住的一點是我們可轉換特別股大部分的價值其實是來自于固定收益的特性,這意思是說這些有價證券的價值不可能低于一般不具轉換權的特別股,相反地會因為它們擁有可轉換的選擇權而具有更高的價值。
很遺憾我必須在報告末段以我的好朋友Colman Mockler-吉列的CEO在今年一月過世做為結尾,除了“紳士”這個代表品格、勇氣與謙和的字,沒有其它字更能貼切形容Colman這個人,除了這些特質之外,再加上他所擁有的幽默與超凡的經營能力,所以大家應該可以想象與他共事是多幺令人感到愉快的一件事,這也是為何包含我在內的許多人,會對他感到特別懷念的緣故。
在Colman死之前幾天,吉列受到富比士以封面故事大加贊揚,標題很簡單,這家公司在刮胡刀產業的成功,不單單只靠行銷手段(雖然他們一再展現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更源自于他們對于品質的追求,這種心理建設使得他們持續將精力擺在推出更新更好的產品之上,雖然現有的產品已是市場上最經典的,富比士對于吉列的形容,就好象是在描述Colman本人一樣。
救命!救命!
熟悉的讀者都知道我經常利用年報不顧廉恥地替伯克希爾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此外我們也常常在水牛城報紙刊登廣告征求投資標的,而如此的宣傳做法確實也收到效果,有好幾家企業收到我們相關的訊息后,上門前來(任何好的業務銷售人員都會告訴你不靠廣告賣東西就好象是在黑夜里對于女孩扎眼一樣沒有用)。
附錄B是我回信給一位可能的賣方的摘要,若是你知道那家企業可能會是我們有興趣的標的,同時你有認識的朋友在那家企業,歡迎你直接將這份資料送給他參考。
以下就是我們想要找的企業條件 (1)鉅額交易(每年稅后盈余至少有一千萬美元)(2)持續穩定獲利(我們對有遠景或具轉機的公司沒興趣)(3)高股東報酬率(并且甚少舉債)(4)具備管理階層(我們無法提供)(5)簡單的企業(若牽涉到太多高科技,我們弄不懂)(6)合理的價格(在價格不確定前,我們不希望浪費自己與對方太多時間)
我們不會進行敵意的購并,并承諾完全保密并盡快答復是否感興趣(通常不超過五分鐘),我們傾向采現金交易,除非我們所換得的內含價值跟我們付出的一樣多,否則不考慮發行股份。
我們最喜歡的交易對象之一是像B太太-Heldman家族那樣,公司經營者希望能馬上有一大筆現金,不管是給自己、家人或是其它股東,最好這些經營者如往常一樣能夠繼續留在公司,我想我們可以提供具有以上想法的經營者,一個滿意的方式,我們也歡迎可能的賣方與那些過去與我們合作過的對象打聽。
另一方面查理跟我也常常接到一些不符合我們條件的詢問,包括新事業、轉機股、拍賣案以及最常見的中介案。我們發現如果你登廣告要買牧羊犬,結果卻有一大堆人打電話來要賣你長耳獵犬,對于這類的事業,有首鄉村歌曲其中的一句歌詞最能描述我們的感覺,“若電話不響,你就知道那是我”。
除了以上買下整家公司的購并案外,我們也會考慮買進一大部份不具控制權的股份,就像我們在資本城、所羅門、吉列、美國航空與冠軍企業這幾個Case一樣的公司,不過對于一般直接從股票市場上買進股份的建議我們,則一點興趣都沒有。
其它事項
Ken Chace決定從今年股東會起不再擔任本公司的董事,在伯克希爾我們沒有強制董事退休的年齡限制(以后絕對也不會有),但是住在緬因州75歲的Ken還是決定減少自己在伯克希爾的活動量。
Ken是我在1965年透過巴菲特合伙入主伯克希爾時,選擇經營紡織事業的第一人選,雖然我在堅持紡織事業繼續經營上做了錯誤的決策,但選擇Ken卻是正確的決定,他把公司經營的非常好,對于所面臨的問題也是百分之百地坦誠,更重要的是他產生出足夠讓我們進軍保險業的資金。
我的內人Susan將會被提名接替Ken擔任董事,她個人現在是伯克希爾第二大股東,而且要是她活的比我久的話,還會繼承我個人所持有的股份,進而取得公司的控制權,她明了也完全同意我個人對于可能接替人選的想法,同時也認同不管是伯克希爾本身或是旗下事業與主要的投資,都不會單純地因為有人出高價要買,便輕易地對外出售。
我強烈地感覺伯克希爾企業與經理人的命運不應該依賴在我個人的健康之上,當然若是因此可以加分會更好,為此我已做好的萬全的計劃,不管是我個人或是我內人的遺囑都不打算將這些財產留給家族,相反地重點會放在如何保持伯克希爾的特質,并將所有的財富回歸給社會。(鶴flying:巴菲特90年的時候就已經決定把財富回歸給社會。)
所以萬一要是明天我突然死了,大家可以確定三件事(1)我在伯克希爾的股份,一股都不會賣(2)繼承我的所有權人與經理人一定會遵循我的投資哲學(3)伯克希爾的盈余會因為出售我個人的專用飛機-無可辯解號,每年可增加100萬美元(不要管我希望讓她陪葬的遺愿)。
大約有97.3%的有效股權參與1990年的股東指定捐贈計劃,總計約580萬美元捐出的款項分配給2,600家慈善機構。
我們敦促新加入的股東,仔細閱讀年報上有關股東捐贈計劃的詳細內容,如果在未來年度內,你想要參加這類的計劃,我們強烈建議你將股份登記在自己而不是受托人的名下,必須在1991年8月31日之前完成登記,才有權利參與1991年的捐贈計劃。
伯克希爾除了透過股東指定捐贈計劃對外捐贈之外,我們旗下事業的經理人每年也會透過公司對外捐贈,包含商品在內每年平均金額約在150萬美元左右。這些捐贈主要是贊助當地像是聯合勸募等慈善團體,所得的效益應該與我們所捐出的相當。
然而不管是旗下事業或是母公司的經理人在利用伯克希爾的資金對外捐贈給全國性組織或特別利益團體時,都是以站在股東利益立場所應該做的,相對地若是你的員工也包含CEO在內,想要與其校友會或其它人建立個人關系的,我們認為他們最好是用自己的錢,而不是從你的口袋里掏錢。
今年的股東會預計在1991年4月29日,星期一早上9點30分舉行在Orpheum中心召開,去年股東會參加人數突破1,300人,大概是十年前的一百倍。
我們建議大家最好先向以下旅館預訂房間(1)Radisson-Redick旅館-就位在Orpheum中心對街擁有88個房間的一家小旅館(2)較大一點的Red Lion旅館-離Orpheum中心約五分鐘路程,或是(3)Marriott位在奧瑪哈西區,離波仙珠寶店約100公尺,開車到市中心約需20分鐘,屆時將會有巴士接送大家往返股東會會場。
查理跟我一直都很喜歡開股東會,我也希望大家能夠來參加,我們股東的素質可由大家所提出的問題看得出來,我們參加過很多股東會,但從來沒有別的公司的股東像伯克希爾的股東一樣由高智能水準與經營者榮枯與共的股東組合。
后面附有股東會開會投票的相關資料,跟各位解釋如何拿到入場所許的識別證,因為開會當天會場不好停車,我們特地為大家預留了一些位置,附件也有相關說明供大家參考。
一如往常,會后我們備有巴士帶大家到內布拉斯加家具店與波仙珠寶店或是到飯店與機場,我希望大家能有多一點的時間好好探索這兩家店的奧妙,當然早幾天到的股東也可利用假日逛逛家具店,星期六從早上10點到下午5點30分,星期日則從中午開到下午5點30分,到那里時記得到喜斯糖果攤逛逛,看看伯克希爾企業綜效的初步成果。
波仙星期天通常不開門營業,但在股東會期間特別破例,4月28日星期天從中午開到下午6點,去年由于大家的賣力表現讓Ike相當的開心,在看過那天的業績數字之后,他建議我們最好能夠每一季都召開股東會,今年記得到波仙去看看,就算不買也沒有關系,那是一場你不能錯過的秀。
去年股東會第一個問題是由來自紐約11歲的Nicholas Kenner所提出,他們一家三代都是伯克希爾的股東,一開場Nicholas就來硬的:“為什幺股價會下跌?”面對如此強大的火力,我的回答卻不甚了了。
我希望今年Nicholas最好有其它的事要忙,不要來參加今年的股東會,若他真的出席了,他可能有機會再提出第一個問題,查理跟我都希望盡量不要碰到他,還好今年輪到查理先回答。
附錄A
美國鋼鐵公司宣布全面更新計劃
本文是葛拉罕于1936年所寫未對外公開的諷刺性文章,由巴菲特于1954年提供Myron C. Taylor-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長,今天宣布令人期待已久,有關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公司的全面更新計劃,與預期相反的,公司的制造或是銷售政策全部沒有變動,反而是會計帳務系統做了大幅度的調整,在采取一系列最新最好的現代會計與財務措施之后,公司的獲利能力因而大幅增進,即使是在景氣不佳的1935年,在采用新的會計制度下,估計每股盈余還是可以達到50美元的水準,這項改造計劃是經由Messrs等人經過廣泛的研究調查后制定的,其中主要包含六大點:
(1)將廠房價值減少到負的10億美元
(2)普通股每股面額減到一美分
(3)以認股權的方式支付所有的薪水與獎金
(4)存貨的帳面價值減為1美元
(5)原有特別股改成不必馬上支付利息50%折價發行的公司債
(6)建立10億美元的或有準備
以下就是這項全面更新計劃的官方完整聲明
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會很高興向大家宣布,在經過對產業界所面臨的問題廣泛地研究之后,我們已經核準了一項重新塑造公司會計制度的方案,一項由特別委員會主導并經Messrs等人協助之下完成的調查顯示,我們公司在運用最先進的會計制度方面遠遠落后于其它美國企業,透過這樣的做法,公司不必負擔額外的支出、營業與銷售政策也不必改變,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改善獲利能力,所以大家一致決定不但要立即跟進采用,而且還要將這項技術發展到淋漓盡致的境界,董事會所采用的做法,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六點:
1.固定資產減為負的10億美元
許多代表公司都已將其帳列廠房價值減為象征性的1美元,好讓其損益表免于折舊費用沉重的負擔,特別委員會指出如果它們的廠房只值1美元,那幺美國鋼鐵的的固定資產比起它們來說還要少很多,事實上近來大家都承認一項事實,許多廠房對公司來說實際上是一種負債而不是資產,除了要攤提折舊之外,還要負擔稅金、維修及其它開支,因此董事會決定要從1935年開始將資產打銷,從原先帳列1,338,522,858.96美元減少為負的1,000,000,000美元。
這樣做法的效益相當明顯,隨著工廠逐漸折減,所代表的負債也相對地減少,因此以往每年4,700萬的折舊費用不但可以免除,以后每年還可以有5,000萬美元的折舊利益,一來一往等于讓公司的獲利至少增加9,700萬美元。
2.將普通股面額減少到1美分。
3.所有的薪資與獎金一律以認股權的方式發放。
許多企業早已將本來應該支付給經營主管薪水獎金的大筆支出改以不必認列費用的股票認股權方式取代,這種現代化的創新做法很明顯地還沒有被充分運用,所以董事會決定采取一項更先進的做法。
企業所有的員工將發給認購價為50美元的認股權作為薪資的替代,而普通股面額則減少到1美分。
這項計劃很明顯的有下列好處:
A.公司將不再有任何的薪資支出,參考1935年的情況,每年估計將因此省下2.5億美元。
B.同時,所有員工的報酬將因此增加好幾倍,因為在新的會計原則之下公司帳上顯示的每股盈余將因此大增,從而使得公司的股價遠高于認股權所設定的50美元認購價,于是所有的員工都將因為認股權的行使而受惠,所得到的報酬將遠比他們原來領的現金收入要高的多。
C.透過這些認股權的行使,公司因此還可以實現額外特別的年度利益,而由于我們將普通股面額設定為1美分,因此每認購一股便能產生49.99美元的利益,雖然就會計學保守的立場,這些利益可能無法顯現在損益表之上,但卻可以在資產負債表上以資本溢價的方式單獨列示。
D.企業的現金部位也會因此**地增強,每年不但不再有2.5億美元的薪資流出,透過行使500萬股認股權的做法,每年還可以創造2.5億美元的現金流入,公司驚人的獲利能力加上堅強的現金部位將使得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配發股利,然后我們又可以透過行使認股權的方式補強現金實力,之后又可以有更高的配股能力,如此一直循環下去。
4.帳列存貨價值調為1美元
在經濟衰退時因為必須將存貨價值調整至市價,公司可能會因此蒙受鉅額的損失,因此許多公司,尤其是鋼鐵與紡織公司紛紛將其帳列存貨價值壓到相當低的程度,而成功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有鑒于此美國鋼鐵公司決定采用一種更積極的做法,打算將存貨價值一舉壓低到1美元的最低限度,在每年底都會進行這樣的動作,將存貨予以調整,差異的數字則全部擺到前面所提到的或有準備科目項下。
這種新做法的好處相當的大,不但可以消除存貨耗損的可能性,同時也可**地增進公司每年的獲利能力,每年初存貨因為帳列價值只有1美元,所以將因出售而獲得大筆的利益,經估計透過這種新會計方法的運用將可使我們每年至少增加1.5億美元的收益,而碰巧的是這個數字與我們每年沖銷的或許準備金額相當。
特別委員會的一項報告建議為了維持一致性,應收帳款與約當現金最好也能夠將帳面數字調整為1美元,同時也一樣可以有先前所提的好處,但這樣子的提案現在被駁回,因為我們的簽證會計師認為,任何應收帳款或約當現金若沖回,最好還是先貸記原有科目,而不是直接作為損益表上的收入,但是我們也預期這種老掉牙的會計原則應該很快會更新,好與現代趨勢做接軌,而等新原則一通過之后,我們一定會馬上將這份報告的建議列為優先執行的方案。
5.將現有特別股改成不必馬上支付利息50%折價發行的公司債。
過去許多公司在面臨景氣不佳的時候,大都利用買回自己原先發行大幅折價的債券來彌補其營業上的損失,不幸的是由于美國鋼鐵公司的債信一向都還算不錯,所以沒有類似這樣的油水可以趁機撈一筆,但現代更新計劃解決了這樣的難題。
報告建議原先發行的每一股特別股全部換成面額300美元不必支付利息的債券,并且可分為十期以面額的50%贖回,總計將要發行面額10.8億美元的債券,每年有1.08億美元到期,并由公司以5,400萬美元的價格贖回,同時公司每年將可因此增加5,400萬美元的獲利。
就像是第3條所述的薪資獎金計劃,這樣的安排將可以讓公司與其特別股股東一體受惠,后者可以確定在五年內收回現有特別股面額的150%,因為短期的有價證券實在是沒有多少報酬率,所以不必付息的特點算是無關緊要,如此一來公司每年將可以減少2,500萬的特別股股息,再加上每年多出5,400萬美元的獲利,加總之后將可獲得每年7,900萬的利益。
6.建立10億美元的或有負債準備
董事們有信心經過上述的安排,公司未來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確保擁有令人滿意的獲利能力,然而在現今的會計原則下,公司最好不要承擔任何可能的潛在損失的風險,因為最好能夠事先先建立一個或有損失負債準備以茲因應。
特別委員會因此建議公司可以建立一個10億美元的或有負債準備,就像是先前所述的,存貨價值調整為1美元的差異將由這個準備來吸收,同時為了怕將來或有準備消耗殆盡,每年還將固定由資本公積提撥補充,因為后者透過股票選擇權的運用每年將至少可以增加2.5億美元(見前面第3點),所以隨時準備好可供或有準備補充之用。
透過這樣的安排,董事會必須坦承他們很遺憾還不能夠向其它美國大企業一樣,充分地運用各種方法,讓股本、資本公積、或有負債與資產負債表其它科目互通有無,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目前我們公司所作的分錄還過于簡單,根本沒有達到一般業界那樣能夠利用最先進的手法,讓整個會計程序神秘復雜化,然而對此董事會還是強調在規劃革新方案時,還是必須堅持清楚明了的原則,雖然這樣做會對公司的獲利能力有所影響。
實在是不必要跟各位股東報告,更新過后的資產負債表與原先的報表將會有很大的不同,我想為了讓公司的獲利大增因此必須就資產負債科目做很大的調整,大家應該不會對此有太多的意見。
總而言之,董事會這一連串措施,包含將廠房價值調為負數、薪水刪掉、存貨降到幾乎為零,將可使美國鋼鐵在產業的競爭力大為增加,我們將可以因此以非常低的價格銷售我們所生產的產品,同時還可以保有很好的獲利,董事會也認為在這項更新計劃之下,我們將可以徹底打敗競爭對手,直到我們達到反托拉斯法100%市場占有率的最高上限。
當然在準備這份報告時,董事會不是不知道同業也有可能仿效我們這類的做法,使得我們這樣做的效益大打折扣,但是我們有信心美國鋼鐵身為提供鋼鐵用戶這類新式服務的先驅領航者,一定能夠維持住客戶的忠誠度,不論是老客戶或是新客戶,當然若是有任何意外,美國鋼鐵仍將透過我們新設立的會計研究實驗室,致力于研發出更新的會計做帳原則,以繼續保持我們的優勢地位。
附錄B
對于閣下有意出售公司的一些想法
這是幾年前我寫給一位有意出售其家族事業給我們的人士,在經過修正后,我特地把這封信擺在這里,因為這正是我想傳達給其它有意出售事業者的訊息-華倫巴菲特
以下是在前幾天我們的談話后,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大部分的企業老板無不終其一生努力地建立自己的企業王國,經過不斷地努力焠煉,他們在行銷、采購與人事管理上的經驗都能持續地精進,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先前一時的挫敗通常會成就后來的成功。
相對地,自己當老板的經理人在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偶爾會在一時沖動的情況下,考慮出售自己擁有的事業,通常是因為中間人為了賺取成交的傭金不顧買賣雙方的利益而慫恿老板趕快做決定,事實上做這樣的決策牽涉重大,不管是在財務或是個人方面皆是如此,倉促地決定可能使得老板做出錯誤而不是正確的決策,而且一旦發生可就是一輩子無法挽回的錯誤。
價格當然很重要,但是通常它并不是整個交易最關鍵的因素,你跟你的家族擁有業界最棒的企業,所有的潛在買家當然都知道這一點,而隨著時間的演進,你的事業也會變得更有價值,所以若你現在決定不賣了,這代表以后你可能可以賺更多的錢,而有了這樣的認知,你大可以從容以對,慢慢地尋找你希望的買主。
但是要是你真的決定要賣,我相信伯克希爾絕對可以提供比別人更好的條件,基本上可能的買主可以分為兩大類︰
(1)第一種是你的同業或是與你的所處的產業相近的業者,這種買家不管他給你怎幺樣的承諾,通常會讓你感覺到好象他比你懂得如何來經營你的事業,而早晚有一天他會想要插手來幫忙你的營運,而若是買方再大一點,通常還會應征一大堆經理人進來,借口表示以后還會有更多的購并案,他們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雖然你過去的經營記錄明顯地比他們好太多,但人性的某一面還是使他們覺得他們做事的方法才是對的,你跟你家人的朋友大概也有人曾經將公司賣給大企業的,我想他們應該也有這方面的經驗,可以證實大公司有傾向將子公司的業務接過去管理,尤其是他們對這行也很內行或自認很內行時。
(2)第二類的公司是財務公司,大量運用所借來的資金,只要時機得當,總是準備隨時將公司再賣給投資大眾或是別的大企業,通常這類買主對公司最大的貢獻就是改變公司的會計政策,使得公司盈余比以前看起來好看一點,如此一來使他得以用更好的價格脫手而出,附件是最近一篇有關這類交易的文章報導,由于最近股市熱絡所以這類的活動也相當頻繁,同時這類的資金也相當充沛。
如果公司現在的擁有人唯一的目標只是隨時準備將企業待價而沽,棄企業整體的利益于不顧,很多的賣主確實屬于這類型,那幺先前所描述的買方應該都可以為賣方所接受,但是要是賣方所要出售的公司是他一輩子的心血結晶,甚至已經成為其人格與生命的一部份,那幺這兩類的買方可能都不能符合你的標準。
至于伯克希爾則屬于另外一類型的買主,而且絕對是與眾不同的,我們買進是為了擁有,但我們不要,也不希望公司的營運主管由母公司指派,我們旗下所有的事業都能夠相當獨立自主地營運,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所擁有的重要事業管理人從來就沒有來過奧瑪哈,甚至于雙方連面都沒碰過,當我們買下一間公司之后,賣方依舊還是照原來的樣子經營公司,是我們要去適應他們,不是他們要來適應我們。
我們沒有任何家族成員或是新進聘用的企管碩士,準備要來經營我們買下的任何企業,我想以后也不會有這種情況。
如果你知道我們過去的購并案,我會附上過去我們購買企業的名單,我建議你可以打個電話check看看,我們是不是說到做到,特別是你可以問問少數幾家經營不甚理想的公司,看看在艱難的狀況下,我們又會采取怎樣的做法。
任何買主都會告訴你,私底下他很需要你的協助,當然若他真的有大腦,他就會知道他真的是需要你,但大多數的買主,基于先前所提的幾個理由,大都不會遵守先前所作的承諾,但我們不一樣,絕對是說到做到,因為一方面我們已做出承諾,另一方面我們也是為了有更有的經營成果。
這樣的需求可以說明為何我們希望原有的經營團隊最好能夠保留20%的股份,基于租稅規劃我們需要80%以上的股權,這點很重要,但同時我們也希望繼續留下來管理的家族成員也能夠自己當老板,所以很簡單,除非我們確定原有的主要經理人還會繼續留下來成為我們的合伙人,否則我們不會考慮買下公司,合約并不能保證你會繼續投入,我們相信的是你承諾的每一個字。
我們會介入的領域是資金的規劃與配置,以及高階人員的任命與報酬,其余的人事、營運策略等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有些伯克希爾旗下事業的經理人會把他們所作的一些商業決定向我報告,有些則不會,這主要是視他們本身的個性,以及與我個人的私人關系而定。
如果你決定要跟伯克希爾一起做生意,我們會以現金的方式給予報酬,你的企業資產也不會被伯克希爾拿來當作借款的抵押品,也不會有掮客牽涉其中。
另外在交易成交后,我們也不會臨時宣布退出不玩,或是提出要做調整的要求,(當然要是銀行、律師、董事會等方面的出狀況,我們也會做出道歉與合理的解釋),你不會碰到幾年前與你談判的主管突然走人,之后新上任的主管一概不認帳,或是公司總裁很遺憾地跟你說,他背后的董事會要求你這樣或要求你那樣,(或甚至想要再把你的公司賣掉以支應母公司新的資金需求)。
另外也必須要提醒你在交易完成后,你并不會比原來還富有,因為擁有原來的事業已經讓你用最有利的投資方式賺了很多錢,整個交易只會讓你的財富形式有所改變,但基本上金額數量并不會改變,若你要賣,你可以確定將能夠把原有100%持有且熟悉的資產,換得另外一種資產-------現金,或再加上一小部份你比較不熟悉的企業股份,要做出出售的決定總有許多理由,但若整個交易是公平合理的話,這個理由絕對不是賣方因此可以變得更富有。
我不會刻意糾纏你,但若你有任何的意愿想要出售的話,我會很樂意接到你的電話,我很榮幸能夠讓伯克希爾與你的家族成員一起擁有這份事業;我相信公司在財務上一定會變得更好,而我也相信在未來的20年內,你也會像過去20年來一樣,愉快地繼續經營這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