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價格的陷阱與誤區
admin
股價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價格,它不是靜態的。影響股價的因素很多,而比較主要的是流通規模、業績成長性、市盈率,以及市場環境的冷與熱。我們經常說股價的高低,卻往往忽略了流通規模在股價中所起的作用。為何中小盤個股往往股價高,而大盤股往往股價低?原因就是總市值和流通市值在其中起了作用。總市值代表了該上市公司的價值所在,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相對其公司本身的價值總量和未來成長性因素比較接近,甚至已經高出很多,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家公司的價值已經體現出來了,所以即便其股價并不高,但在價值角度其已經被高估,此時就不要被股價所迷惑。
流通市值的意義在于,個股的炒作價值。因為從資金角度來說,要運作一只個股并從中獲利,該個股流通市值的大小就直接決定了其所需炒作資金量的多少。為什么中小盤個股往往比大盤股更活躍,也往往會獲得更多炒作的機會?就是因為其消耗的資金量小。尤其是在市場弱勢和資金面緊張的時候,市場中就很容易出現中小盤個股和主板市場的蹺蹺板效應,這在2010年走勢中表現得非常明顯。中小板指數在2010年上半年就創出了歷史新高,而這個時間段恰恰是A股市場跌幅較大的時間,期間形成了中小板牛市而權重股熊市的情況(如圖2-11和圖2-12所示)。筆者在當時就作出了分析,原因是在2010年年初,管理層提高準備金率后,對市場資金面開始收緊,同時2010年是A股市場解禁規模最大的一年,大盤股放出自身流通盤幾倍、十幾倍巨量解禁盤,其本身對市場資金就是一種消耗。這些因素最終導致市場內短期資金量不足,資金只能選擇炒作資金量小的個股進行運作。

圖2-11 中小板綜指日K線圖(2009.12~2010.11)
圖2-12 上證50指數日K線圖(2009.12~2010.11)
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創下1664點的歷史低點,A股市場估值約為21.22倍。而到了2010年5月份,即19個月之后,上證指數在19個月里累計漲幅約60%,深證A股和中小板較1664點分別上漲了83%和153%,而此時A股市場總的市盈率竟然還是在21倍附近。換句話說,雖然市場反彈了,但實際上市盈率卻輪回到了起點。通過具體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是市場價格中樞結構發生了改變,導致市盈率在表象上出現了誤區。具體來看,上證A股和滬深300指數成分股整體靜態市盈率均低于1664點,分別僅為18.83倍和17.63倍,而深證A股和中小板靜態市盈率提高到了35倍和45倍,相比當時分別上升約41%和52%。原來是市場結構性的調整導致了整個市盈率的變化。因此筆者建議股民平時盡量少用市盈率去判斷市場的位置與趨勢,因為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也很容易對投資者造成欺騙。尤其是個股與個股間的市盈率往往不具備投資參考價值,只是在相同行業、相同板塊、相同主業中才具有一定的同比參考意義。
此外,很多時候市場中還會提到對新興產業和成長性高的上市公司給予高市盈率的估值。實際上這也是一個障眼法,因為市場中一只個股在上漲的同時其市盈率肯定是擴大了,但事實卻是越漲越“便宜”,漲得越高,市場越說其價值被低估;而在個股下跌中,其市盈率無疑是降低了,但卻越跌越“貴”,市場還說其價值被高估。實際上,真正在這里起作用的,不是市盈率而是資金,也就是股市錢規則。因為資金的追捧造成了股價的上行,在價值體現之后,更多的資金注入就使其股價一路上漲,而當資金競相而出的時候,自然就會越跌越深。
■提升量能與打壓股價
股民在平時的操作中應該重視成交量,因為量能往往比技術指標來得更加可靠。而很多股民在看到成交量放大之后就會感到恐懼,懷疑是主力在出貨。其實這是一種必須,在普通股民眼中股價往往是單一因素,但在主力眼中股價被賦予了諸多的內涵。前面筆者為大家分析了,股價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因素,當流通規模固定的時候,股價逐步增高,就算不考慮高位套牢盤和獲利盤的影響,也勢必會導致流通市值的增加,那么主力維系成本也要增加。即在股價上漲之后,就算活躍度沒有增加,其成交量也勢必較之前被動地提升。比如一億股流通股,每股5元,要想運作這樣的個股,主力往往需要3億元左右的資金,但當股價提升到了10元時,此時3億元對盤面的控制力就只有原來的一半了。你的控制力差了,勢必要增加新的資金,這體現在成交量上就會出現放大。尤其是在快速反彈期,主力對后市越看好,越希望增加控制力,增加的資金也就越多,其表現在成交量上也就越大。同樣的道理,當主力對后市看淡的時候,其會逐步撤離,那么每減少一點,量能就會萎縮一點。因此巨量、天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隨后量能無法維系在高位,從而快速降低,這時就要考慮主力是否在放棄控制權,是否有風險要到來。
當然我們還要考慮大小非解禁給市場帶來的影響。為什么解禁股上市會給股價帶來壓力?表面上看是因為大小非成本低,一旦拋售就會帶來壓力。實際上,即便沒有這個因素,單純的流通規模擴大,也勢必要增加股價壓力。原因是即便股價不變,流通規模的擴大也會導致流通市值的擴大,那么主力維系成本增加,就會在股價上造成壓力。如果說主力不想提高維系成本,就要在股價上進行打壓,然后完成控制力的再度提升,因此從股市錢規則角度去理解股價,你就能夠看到市場更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