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重融資輕投資的根源
admin
現在有一些機構和媒體總是批評中國的股民,說A股市場投機性太強,不注重對上市公司進行研究。對此筆者認為,這句話過于片面了。股民何嘗不想通過常規的投資手段從市場中獲得利潤,但這樣做往往會使自己處于無法獲利的尷尬境地,甚至出現被深套的局面,逼得股民只能去尋求交易性的利潤。追根溯源,為什么中國股市的投機性這么強?從根本上來說,A股市場的投機性太強是因為其當初成立資本市場的立足點和隨后市場的宣傳存在偏差。當時成立資本市場是為了融資,這個出發點沒有錯誤,股市的功能之一就是融資,無論是給國有企業重組、改制提供資金還是給優良的企業提供再發展的資金,都是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但我們也不要忘記了股市的另外一個功能是投資,是給予持股者或者說給予資金者以回報的。但到了A股市場這里,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甚至市場的管理層和地方官員就錯誤地將股市的融資功能解讀為由股票融資得來的錢是可以永遠不還的,是沒有成本的,股市是無限的提款機,想拿多少拿多少,想什么時候拿就什么時候拿。他們忽略了股票融資拿到的錢是投資款,投資款是需要有回報的,否則股市為何要憑空拿錢給你呢?所以說,當初股市管理層對融資過于重視而對投資回報重視不夠,才造成如今市場投機性過高的情況,這也是A股市場20年來的頑疾。
2009年8月底管理層曾公布了一組數據,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出現改革開放后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開始到現在,我國上市公司的數量從1991年年底的14家發展到了2009年7月底的1628家,18年間增長了115倍;截至2009年7月底,滬深股市總市值為23.57萬億元,流通市值為11.67萬億元,約占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的95.4%,全球排名第三。同時,境內資本市場累計為企業融資超過5.4萬億元,境內資本市場累計為企業股票融資2.55萬億元,企業債券融資2.9萬億元。在這組數據中,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A股市場從無到有的過程。1990年年底上證所成立了,當時只有8只個股,最大的市值也才5000萬元,更多的則是在500萬元以下的�?梢韵胂笠幌�,目前滬深兩市動輒2000多億元的成交額,高峰時候要接近5000億元,這在當年幾乎無法想象。但這組數據并沒有提及市場給股民帶來了多少收益,或者說股市向外貢獻了多少,只是一味地提到了融資和規模擴張,即向投資者索取了多少。
顯然管理層還是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了A股市場的融資、籌資功能上,而忽略了對投資回報方面的強調。如果當時資本市場是重視投資回報的,那么就有一部分人不會那么瘋狂投機,也就不會造成最后市場中不投機就很難獲利的尷尬情況,逼得大部分人只能夠通過交易來賺錢。甚至可以說,之所以會出現莊股時代,也與市場這種過于重視融資、忽略投資的頑疾有關。即便是如今市場早已告別了莊股時代,進入了多空博弈時代,但其實還是存在一些操縱股價、通過內幕交易違規操作的現象,這或多或少也與此頑疾有關。當資金很難通過常規的投資模式來實現長期贏利時,就會被迫進行投機操作,而當投機也很難的時候,就會誘發一些資金為了利益鋌而走險。
按道理說,大型優質藍籌類個股的上市是增加了市場的穩定因素,但目前來看,由于較高的發行定位以及整個市場的炒作氛圍,此類個股不僅沒有給市場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反而給市場增加了更多下跌的力量。真正獲利的除了保薦機構就是一級市場申購的資金,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則成為整個融資過程中最大的埋單者。中石油是世界上最賺錢的企業之一,這樣的大盤股上市本應該能讓投資者享受到企業增長所帶來的利潤,而其后來的走勢和表現想必投資者都看到了。公司質地如此優良,投資者卻很難體驗到,這里面顯然有值得投資者和管理層深思的問題。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不僅是中石油,其他大型優質藍籌股也是如此。它們在海外市場采取的都是低調上市的態度,并且給予高額、穩定的分紅回報,很多公司僅分紅量就超過了融資量,這也就是說海外投資者僅靠長期持有,通過分紅就可獲得穩定的收入。
那么由此可知,并不是這些公司不懂得回報市場,而是其在A股市場過于重視融資,只是一味地索取卻不回報,導致市場環境出現了偏差。一個人進入五星級賓館就會不由自主地懂得禮節,至少會很收斂,但一個人進入荒郊野外,再有風度也很容易做出一些“不拘小節”的行為。實際上A股市場就是如此,很多公司并不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但在A股市場大環境的熏陶下,逐漸被漂染成了現在這樣的角色,只知一味地從市場中抽資,似乎抽得少了、慢了就是虧了。這其實才是A股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A股在走強之后很容易出現極端暴跌走勢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