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賺錢效應背后的陷阱
admin
眾所周知,2010年滬深兩市表現不盡如人意,在全球股市紛紛上漲的情況下,滬指下跌了14.31%,深成指下跌了9.06%,雖然指數下跌但股市的抽資力度卻沒有絲毫下降,反而上升了,我們可以再來看上面的表1-2,不難發現,雖然市場下跌了但深市總市值增加了45.77%,即27131.46億元,流通市值增加了39.28%,即14319.32億元。為何股市下跌了,市值反而增加了,越跌反而越貴了?原因就是“大小非”解禁上市,以及IPO新股增發帶來的市值與流通市值的增長,尤其是我們雖然看到了股市下跌,但籌資金額上漲了144.91%,印花稅上漲了27.36%,換句話說,指數跌了,但交易所稅費收入增加了,上市公司抽資得到的錢增加了,機構與券商的傭金費用,以及上市保薦、承銷等收入增加了,最后,唯一埋單的就剩下了普通股民,以及盲目入市的資金。
所以對于股民來說,弄懂誰賺錢、誰賠錢這個問題是非常必要的,直接涉及到股民入市的目的,相信任何股民進入股市都是為了賺錢,沒有任何人是來這里做慈善事業的。所以股民入市第一步就是要看清這個市場的本質,只有明確了環境的惡劣,以及賺錢困難的關鍵,我們才能夠走出誤區,解開綁在身上的枷鎖,輕裝前進從而奔向勝利的彼岸。筆者分析上面的種種情況,就是讓股民明白,股市宣傳總是在夸大市場的賺錢效應,所謂的財富神話是極少數的,股市中賠錢才是家常便飯,而且上文分析到的抽資力度大于注資力度,這就決定了股民從入市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賠錢,要想改變這一切,只有股民自己醒悟救自己。
自救第一點要做的就是絕不輕易操作。普通股民不可能擁有類似交易所、券商那樣的贏利模式,即市場只要有交易量就可旱澇保收,就可獲得傭金和稅費收益;也不可能擁有上市公司原始股東以及“大小非”那樣幾乎為零的成本優勢:也不可能通過上市來實現“雞犬升天”的財富神話。如果我們輕易操作,實際上就是在給這些群體做義工,白白消耗了自己的本金,從而進入到被套的怪圈。因此,股民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科學的方法在股市賺錢,并需要長期的積累復利效應來實現財富。
自救第二點就是不做自己不懂的操作。股市陷阱與迷霧重重,僅僅一個賺錢與賠錢就有那么多的誤區,更不要說其他復雜的操作了,因此我們看懂了什么,就做什么樣的操作,看不懂的不做,這個在后面的實戰操作篇中還會詳細介紹。其實不僅我們如此,大家可以翻閱世界級的投資大師,類似羅杰斯、索羅斯、巴菲特、林奇等人的自傳,或者看他們的操作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會發現,他們時常提到某些領域前景不錯,但由于自己不了解而放棄對該領域的操作,諸如羅杰斯不碰網絡科技概念,巴菲特不碰復雜金融衍生品等,其實并不是他們能力不夠,而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所以只做自己看得懂的、可以把握的那部分就足夠了。
股市如戰場,太多的人,甚至包括設立股市的人都在想著如何從對方的錢包中拿出錢,那么在這樣的戰場中,我們怎么敢輕易地行動呢?所以先要想到賠錢,只有解決了賠錢的問題才會賺錢,這是第一章筆者要告訴股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