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交易把握大盤指數核心與要點
admin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反思一下,股民總是抱怨自己是弱勢群體,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否也源于我們自己主動放棄了很多好的工具呢?簡單來說這些特色指數的好處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股市,了解市場中各個板塊的動向,并且由于這些指數的存在,基金公司根據不同的需求推出了大量的指數型基金產品來幫助股民簡化操作。如今滬深兩市擁有2000多只股票,并且從每年300只新股上市的速度來看,很快就會突破3000只個股(這意味著即便你每只個股僅用10秒去瀏覽和思考,全部看完這些個股都要花費超過8個小時的時間)。想象一下,如果股民每次操作都要從這么多的個股中找尋自己的操作目標,不僅精力和研究的時間成本消耗不起,而且風險也很大,單個個體的知識面和觀察力是非常有限的,沒有一個人能夠在同一時間監控幾千只個股并從中發現機會。而指數就是某一類個股群的高度濃縮與概括,這樣我們只需要監測某幾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及其對應指數,然后再來具體地挖掘板塊中個股的機會即可。
具體來講,股民要想學會運用指數,首先應該瀏覽一下“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的官網(www.csindex點com.cn),這是交易所和監管部門授權專門研制和發布指數的地方,是各類指數與數據的交匯之處。2005年4月8日發布的滬深300指數是滬深市場首只跨市場的權威指數,并且成為中國股市最具影響力的指數之一。目前市場中大量的投資基金都以滬深300指數作為業績基準或是基準中的一部分,涉及基金資產規模已接近10000億元。尤其是我們看到了在2010年4月16日發布的我國第一個股指期貨品種——滬深300股指期貨正式上市。在2007年7月2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根據滬深300指數的300只成分股的性質將其分為能源、原材料、工業、可選消費、主要消費、醫藥衛生、金融地產、信息技術、電信業務和公用事業共10個行業,并以各行業股票為樣本形成了10個行業指數,這樣一來,滬深300指數成為了反映A股市場走勢概況的“晴雨表”,而滬深300的10個組成行業也成為了本行業的代表。
筆者挑選了最近幾年來滬深300行業指數中漲幅最差與漲幅最好的3個品種,對它們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在10大行業指數中,300公用(399917)、300金融(399914)、300能源(399908)的走勢表現最差,而300醫藥(399913)、300消費(399912)、300可選消費(399911)的走勢最好,尤其是300醫藥不僅一路逆勢走強,而且刷新了2007年牛市中的最高點,在此基礎上又上漲了達50%之多。這里面給股民三點啟示:
第一,市場板塊和個股的分化現象非常嚴重。在市場規模較小的時候,股市是齊漲共跌的狀態,板塊間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差異,由于市場投資品種較為有限,所以個股往往是輪漲的狀態,再差的個股也有表現的機會。而隨著股市規模的擴大,以及投資品種的豐富,不僅個股的差異在變大,板塊間的差異也在增加。通過對比圖2-20和圖2-21,我們可以發現幾個圖的走勢差異很大,而實際上,滬深300指數是300行業10個指數的匯總,換句話說圖2-20中的6個圖加上另外4個300行業指數的圖經過同時間區域的疊加后就應該是圖2-21的樣子。滬深300指數之下的10個行業劃分就呈現出這樣大的分化,更不要說滬深兩市幾十個行業劃分,其分化情況將是多么的復雜,選股難度有多么的大。由此可知,股市發展越快,投資品種越多,對股民的選股能力要求越高。

圖2-20 滬深300行業指數從2007年7月到2011年6月日K線走勢對比圖
圖2-21 滬深300指數從2006年8月到2011年6月的日K線圖
第二,通過指數對比可以有效地幫助股民抓熱點主線。正是由于存在著上面提到的板塊間巨大的差異,所以我們才應該經常利用行業指數進行對比。如果股民感覺滬深300涉及的股票圈子有些狹窄,那么還可以進行更多行業指數的對比,如399110~399230,這其中有很多專門的行業指數。此外類似中證、巨潮等指數公司還推出了很多細分的行業指數,這些都可成為股民使用的工具。當股民想要對某一個板塊進行投資的時候,先不要輕易地進行選股,而是應該對這個板塊所在行業的指數進行一個分析,看其趨勢的漲跌狀態,同時對比一下其他行業指數,看看有沒有更強、更適合投資的板塊,經過了這步之后,再去進行具體的選股。同樣的,如果此時沒有任何的選股思路,也可從各個行業指數間的對比做起,從中先進行第一步的篩選,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對比,這樣一步步地自上而下地縮小范圍,就能夠選出比較好的個股進行跟蹤。
第三,指數投資,賺看得到的錢。在日常操作和選股的過程中,最令股民困擾的就是對同一板塊內幾只個股的選擇,究竟哪個更好。股民常常是在深思熟慮后選擇了一個較為平庸的個股,隨后看到被自己“拋棄”的個股接連走出好的走勢,不兌捶胸頓足,唏噓不已。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既然我們已經能確定大盤指數處于一個低風險的區間,那么就可繞開選股這個難題,直接投資指數品種,比如說50ETF、180ETF、深成100ETF、中小板ETF等;或者我們明確知道某一個行業板塊機會很大,但板塊內個股眾多,不知道如何選股,可以先選指數,然后再選擇指數對應的基金進行投資。例如,在2009-2011年間,我們遭遇到了一個高通脹的周期,在此期間儲蓄意味著資產貶值,跑贏CPI成為了每個人的目標,而此期間的股市很不爭氣,始終處于振蕩下跌的格局,很多股民叫苦不迭。實際上我們能夠知道,通脹格局下價格上漲是最顯著的現象,而CPI中權重最大的就是食品,也就是不斷上漲的食品價格在拉動CPI,那么直接投資食品板塊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但食品板塊涉及個股很多,如何選擇?退而求其次,食品指數(399131)就是很好的選擇,如圖2-22,在高通脹周期其一路上行,不斷創出新高,與股市方面的持續走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是投資指數的優勢所在,讓你想到的賺錢思路快速變成可投資的品種,從而帶來收益。
圖2-22 食品指數(399131)從2009年3月到2011年6月的日K線圖
再比如說,每年的國家一號文件都是指向農業的,而農業板塊也有類似的問題,那就是行業內個股繁雜,有種業、林業、糧、油、棉花、畜牧、肉、蛋、養殖等諸多小的類別。每次明知道農業板塊有機會,就是很難抉擇,往往是買的個股不漲,沒買的個股飆升,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同樣還是靠指數,比如說農林指數(399131),如圖2-23,其就可以反映農業板塊的機會,對其進行直接的投資會帶來良好的收益。由此可知,指數能夠簡化股民的操作,來幫助股民制定更優化的投資方案。當然指數投資的一個很大前提條件就是指數型的基金需要足夠豐富,這樣才會有普通股民投資的機會。
實際上在2011年以前,我們的基金類型過于單一,而隨著基金在股市中角色的改變(在下面一個小節筆者會重點介紹基金角色如何從股市老大變為大散戶的,這其中基金功能化的特征顯露無遺),基金公司開始大力發展指數型基金和主題型基金。所以我們看到從2011年開始出現了很多以特色指數為標的的新型基金,類似食品通脹主題基金、農林指數基金、新興產業基金、低碳環保主題基金等,可以說是琳瑯滿目。這么多指數的功能之一就是為了給相關的指數型基金建立標的指數和其他的金融衍生品,因此每一個指數背后都會對應一只或者十幾只,甚至幾十只的基金。所以,股民再也不要輕易地說出“棄指數做個股”或者“拋開指數做個股”的話了,指數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的事情。
圖2-23 農林指數(399110)從2009年3月到2011年6月的日K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