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技術指標本質介紹
admin
技術指標和圖形一直都是備受市場爭議的東西,有些人將此奉若神明,有些人對此嗤之以鼻;有些時候技術指標顯露神奇,有些時候卻蒼白無力。其實,之所以產生如此大的差別,就是源于人們進入到了技術指標和圖形的誤區中。最簡單的道理,什么是雷達?是我們看到的那個天線,還是內部計算的精密設備?什么是電腦,是我們看到的顯示屏,還是說那個主機?因此很多時候我們被外表現象所迷惑。股市是先有市場走勢,再有K線,然后是圖形,最后才是技術指標的誕生,因此市場走勢才是控制天線,是主導顯示屏的核心,而其他都是跟隨市場走勢出現的。再用一個比喻,如何感知春天,我們是看節氣立春,還是去聽天氣預報看溫度?其實都不是,我們是通過自身感覺感受春天的到來。
股市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技術派會拿出很多的圖形、指標和數據,告訴我們會有“黃金十年”、已經進入牛市、如今就是底部等,我們如何判斷?用市場最核心、最本質的東西去判斷——資金、賺錢效應與贏利模式。無論外表說得多么天花亂墜,市場中沒有大量資金的充斥,是不可能有好的走勢;無論技術指標多么看漲,市場中熱點板塊的持續賺錢效應沒有形成也是枉然;無論底部之聲多么響亮,當市場沒有徹底脫離風險,總是處于恐慌下跌和低開的狀態時,我們寧可等待也不要輕易地被套。
因此,筆者認為學習一些技術作為基礎是必要的,但我們應學到的是原理,是廣義的技術,而不是狹義的數字、圖形與指標。這樣說可能晦澀,筆者現在給股民做一個小測試,大家隨意挑一個數字(0、1、2、3、4、5、6、7、8、9),把這個數字乘上2,然后加上5再乘以50把得到的數加上1762,最后用這個數減去你出生的那一年,你會有一個三位數的數字,第一位數是你一開始選擇的數字,接下來的兩位數就是你的年齡。我相信此刻你一定會非常驚訝,為什么會這么神奇?其實這里應用的是障眼法,假設股民選取的數字為N,那么上面這個公式就是(2N+5)×50+1762=100N+2012,那么下面再用正常的年齡算法,用這個數字減去你的出生日期,自然就是正確的。換句話說,這里面所有的數字,除了湊出2012來是有意義的,其余都是讓你放松警惕的,而最后真正的算出正確答案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計算的加減法而已。根據這個原理(當下時間減去出生年份等于年齡),大家可以開發出各種公式讓你周邊的人覺得你很神奇。
有相當一部分的股市軟件和工具就是利用這樣的方式去制造神奇。他們刻意地將核心算法隱藏,只給股民看表面。股民只需要記住一點,如果你發現一個技術和指標,在不搞懂原理的時候,不要去迷信,股市不是簡單的數學游戲,股市魅力在于未知性和部分的不可預知性。如果存在一套指標和軟件能夠精確地預測股市走勢,那么股市早就不具備存在的意義了。任何指標都有其適用的范圍和條件,不可能存在一組靜態的指標來適合不斷動態發展的股市,這個股民首先要明白。其次,一套技術和指標能否發揮作用,還要看股民對其掌握和使用的情況。很多時候會出現同樣的股民用同樣的指標,操作結果卻大相徑庭的情況,就是源于人們對指標理解的角度不同,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股民一定要從自身角度出發,學那些最原始、最根本、沒有經過別人修飾的技術,這樣才最可靠。
筆者認為有三類指標是股民應該了解的(如圖4-20)。第一類是股市交易機制,這個最容易被人們忽略。很多股民入市實際上都是頭腦一熱,本身的知識儲備很少,包括很多老股民,他們似乎常年在市場中摸爬滾打已經很熟知市場了,實際上對股市的交易機制知之甚少。而這些恰恰又是最重要的,因為要想實現解套和套利操作,就必須熟悉交易品種和其對應的交易特性,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操作,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最簡單的例子,有多少人能夠說出股市中存在哪些交易品種?它們都是什么樣的交易法則,是T+0,還是T+1、T+3,抑或其他?有多少人知道市場交易規則的設定?以筆者日常經驗來看,80%~90%的股民都會被這些問題問住。其實對于這些問題只要去滬深交易所官網瀏覽一下就能知曉,就會避免很多很可笑的錯誤。比如,有股民大喊交易軟件出現問題了,否則怎么有幾分鐘沒交易?旁邊股民又喊,深市股票異動了,收盤前全是大單,明天會大漲。
其實這兩個股民說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深市收盤前3分鐘采取集合競價交易而已。再比如說,時常聽到股民大喊,快看股指期貨持倉大減了,怎么辦,明兒是不是會大跌?其實,股指期貨每天收盤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源于其T+0的交易機制,因此很多資金是專門做日內盤的,不留過夜的持倉單,所以在15點整到15:15收市前的這段時間,就會出現明顯的減倉,而早晨9:15開盤后就會出現明顯的增倉。還有股民經常會問封閉式基金是什么,ETF又是什么,怎么買呀?國債、債券回購等也能夠通過股票賬戶購買嗎?其實這些都是股市的交易品種,很多品種甚至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交易所國債品種就使得人們不必非要去銀行排隊購買憑證式國債,交易簡便,還自由;債券回購能夠解決很多股民將臨時閑置資金拆借出去,達到短期債券的效果,雖然看上去賺取的錢比股票少很多,但畢竟是無風險獲得,總比資金閑置要好很多。而關于封閉式基金和ETF基金,前面已經介紹很多,不再贅述。因此股民最應該學習的技術就是股市交易機制,從中能夠給股民帶來不少的收獲。

圖4-20 股民應該知道的三大類技術指標
第二類是K線原理。K線形成的機制能夠給股民提供第一手的市場信息,股市最常見的就是K線圖,股民應該了解一下最原始、最本質的K線原理,其中主要了解一下各類K線形成的機制,比如說十字星線、跳空缺口、上下引線、長陽與長陰K線等,這是為了股民更好地感受股市走勢。同時了解了K線形成的原理就能夠明確其指標的盲區與適用范圍,避免進到指標誤區和市場陷阱中。之所以要最原始的,是因為原理的東西是本質,如同大樹的主干,由此能夠衍生出無數的枝杈,供不同人群去感悟,因此不同的人會根據主干衍生出來不同的枝杈。如果股民一上來就學枝杈,對主干就會缺乏感知,就無法形成自己的枝杈,那么在日常股市操作中就會差很多。比如說均線,均線的意思說白了就是時間與股價的關系,是一種平均成本;5日線是5日內股價或指數的平均成本,依此類推,10日、20日、30日、60日、90日、120日和250日線等也是對應周期的平均成本,當然這個時間可以根據股民喜好去選擇,一般來說我們將250日看做是年線,因為這和一年的交易日時間類似,120日是半年線。
第三類是量能指標。資金是股市中股價和指數變動的唯一執行者,而能夠體現資金的就是量能指標。當然這里也有一個誤區,就是股民也要看最原始的普通成交量指標和其衍生指標,同時利用“股市錢規則”提到的賺錢效應和贏利模式來綜合分析。不要過度糾結去看什么凈流入、凈流出數據,它們對股市走勢的意義不大。再說,筆者反復給大家介紹過如今股市再也不是錢與股、股與錢那種點線的傳統交易,而是各個交易品種間都能夠聯系的立體化模式,資金從這個點流入了,一定是要拉起個股嗎?難道不會是從ETF、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和其他渠道出去嗎?那么這個該怎么監測?尤其是套利模式的存在,也在顛覆我們原有的多空觀點。資金買入不一定是做多,賣出不一定是做空,因為資金很可能是利用兩個品種,甚至是多個品種間的關聯實現套利(筆者在前面和“股市贏利三部曲”系列中都介紹了很多套利操作,利用的都是這種思想),并不是對單一的品種有任何多空的看法。因此,股民一定要從股市本質出發,尋求資金、賺錢效應和贏利模式間的關系。
一般來說,股民看量能也不是看具體的數值,而是看資金的活躍度,看量能的趨勢和方向。比如說地量、天量,實際上都很難有具體的數量,而是一種與周邊量能的對比。地量表示的就是資金的謹慎,對市場走勢存在未知因素,而持續的低量能運行必然帶來市場振幅降低和賺錢效應的低迷,那么資金必然要尋求改變,要么向下破位,要么向上突破,這兩個結果出現的機率相當(如圖4-21中B~E處顯示,地量出現之后,既出現了大漲也出現了大跌)。天量也是如此,其意味著資金與股價支撐關系達到短期的極限,必須繼續放量才能創造更大的行情,一旦縮量就會導致行情熱點活躍度的降低(如圖4-22中的A處所示)。所以說,股民研究量能更多地需要與市場賺錢效應和熱點配合,這才是關鍵。

圖4-21 上證指數從2010年10月到2011年8月的日K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