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炒股需要做功課?解析股票學習
admin
股民很多時候會問,為什么炒股需要做功課?直接做個股不可以嗎?為什么要研究那么多與個股看上去關聯度不大的內容呢?換句話說做功課的目的是什么呢?明白了需要進行各類數據和資料的研究,需要進行市場信息、政策和個股信息的分析以及進行股性、板塊的知識儲備,那么股民如何分配時間?特別是很多股民都是上班族,他們真的有那么多的時間進行這些研究嗎?筆者將重點對這些問題進行一個梳理。
什么是做功課,做功課就是積累知識。知識就如同我們在頭腦中埋下的一粒粒種子,用自己的經歷和實踐去澆灌這些種子讓其不斷地發芽、成長,從而變成真正的成功。知識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廣義的知識,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對于自然界的各種感悟;另一個就是專業知識,針對專門的領域進行學習,比如說數學,需要學習各種原理、推論和解題思路;語文需要學習語法、單詞、閱讀分析;股市則需要學習理論、交易機制和操作系統等。無論是哪種知識,最后都會影響我們的認知圈。認知圈的擴大就會接觸到更多的未知圈,而未知圈就等于新領域、成功的新機會,你的未知圈越大,新的機會就越多,從而成功機率也就越大;已知圈也在決定我們的操作范圍,已知的知識越多,手中的工具也就越多,就擁有更大的操作范圍,從而有機會捕捉更多的操作機會;而操作的范圍會直接決定財富的容量,因為越是高利潤、高回報的財富機會需要的門檻也越高,只有先擁有博弈的機會才有可能積累出財富,這就好比你想要奪冠,先要進入決賽再說。因此,我們之所以要做功課,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擴充自己的已知圈,拓展更多未知的機會,從而一步步地拓展自己的財富圈(如圖5-1)。

圖5-1 知識圈決定財富圈的示意圖
厚德載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股市中,我們都會看到有些人利用某一個偶然的機會突然得到了一筆財富,但由于獲得者未必具備相關的能力,要么產生心理問題,要么就是揮霍無度很快將財富消耗殆盡,這種情況在股市更加明顯一些。股市獲利并不難,很多新股民也能夠獲利,但時間一長就原形畢露了,沒有風險防范意識和持續贏利的方法,股民就如同拿著沒有底的容器在股市中裝水,再多的財富也是過眼云煙。只有不斷地通過功課積累讓所持的容器變得完整起來,才能夠裝下財富。因此股民不要覺得做功課是沒用的,其實今天的積累才是明天財富的關鍵。在荷花開花的80%時間里,你看不到它在開花,但在剩余的20%時間里,它幾乎天天都有新變化,當你發現荷花在開花的時候,已經無法阻擋其開滿整個池塘了。做功課也是如此,80%的時間里你感覺不到做功課帶來的收益,但你財富中的大部分卻來源于此,所以股民應該踏實下來去做功課。
下面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究竟該做哪些功課呢?筆者認為是六個方面(如圖5-2),分別是股市基礎信息、投資品種研究、固定模式的思維訓練、贏利系統的實踐積累、每日交易的困惑總結以及日常生活的感悟。可能有讀者發現了,這不就是本書的章節構成嗎?對的,在筆者撰寫前考慮本書雖為股民提供了拓展模式,但股市唯一不變的就是總在變化發展。隨著股市的變化,股民再根據動態將學到的內容自行升級,從而繼續令其有用,因此解套第一課開啟的是股民贏利之門,將股民領進來,但更多的修行還是靠股民去積累。下面筆者繼續詳細解讀具體的功課,第一個功課是股市基礎信息,主要是指股市本身的動態是否推出了新的交易機制,有哪些新的政策和消息面動態、新的市場贏利模式、新的資金渠道等,這些都能改變市場的運行模式,甚至讓很多我們原有的市場理論和經驗失效,比如說筆者反復給大家總結過市場的幾個拐點,例如2001年結束了莊股時代、2006年進入到了資金大發展之年、2010年進入到了股指期貨時代等,尤其是股指期貨,其徹底改變了市場的贏利模式,以前我們更多追求單向做多,以賣出躲避風險,而當提供做空之后,不僅讓市場有雙向交易了,更為關鍵的是讓各個交易品種間的聯系增加了,這樣各個品種間的走勢都會關聯起來,那么一旦某個品種異動,而其余品種還沒來得及體現的時候,套利的機會就來了,可以通過介入兩個,甚至是多個品種完成這樣的異動套利。所以說這個功課雖然未必需要天天做,卻需要時常關注,否則很容易落伍。
圖5-2 股民做功課的六個方向和要點分析
第二個功課是投資品種研究。我們必須要知道市場中都有什么樣的交易品種,哪些可以為我們所用,擁有哪些交易機制,這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被股民忽視的。股民總是簡單地認為股市中就只有股票,實際上股市中交易品種很多,甚至很多擁有獨特的機制,不僅能夠幫我們賺錢,還能幫我們解套。對于這些筆者在本書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的解套環節介紹了很多,但其中心要點還是希望能夠讓這些品種各盡其用,在不同的短、中長線操作以及不同的市場環境中,發揮其功能,更好的為股民服務。
第四個功課研究是贏利系統的實踐積累。無論是在“股市贏利三部曲”系列書籍,還是本書中都有介紹很多的贏利系統,那么對股民來說,就需要進行專項對應的操作進行磨合與檢驗,這個過程需要進行很多的操作積累。比如說使用筆者的“次新股操作系統”,這就需要對次新股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與使用,了解次新股的時間周期與聯動效應,這樣才能夠發揮其作用;而使用“價格顯露會暴漲系統”就需要對專門的行業進行價格的關注,以及加強對個股的熟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使用,如果股民本身沒有足夠的操作和經驗積累,那么操作起來就會寸步難行。
第五個功課是每日交易中的困惑總結。股民每日交易操作中都會碰到很多的市場異動與反常走勢,以及因為自身知識不足而產生的困惑,那么股民不要輕易地放過這些,可以記錄下來,通過自己的思考以及知識的補充,或者求教別人來解除困惑,并將其一并記錄起來,這些也是財富。因為股民要知道,或許你的困惑看上去很幼稚,但你這是在拓展自己的已知圈,那么后面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未知,這樣就能夠實現前面提到的“厚德載物”的良性循環。而且股民要知道,你之前所得的很多知識,都需要自己感悟和消化,如同中醫,你不可能是從學校學出來的,而是從實踐中培養出來的。也就是說,很多股民看似覺得沒用并忽略的東西,很可能是在未來對你最有用的,因此不要輕易對一件事說不,而是要有敢于嘗試和重視的態度。
第六個功課是日常生活的感悟。這就是筆者常說的我們投資為的是什么?為的就是改善我們的生活,所以不要因為投資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比如說不要因為投資的不順就放棄與家人一起娛樂、感受生活,那樣你會失去更多。反而是你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感悟,有更多的積累,才會讓你的投資變得更加順暢。我們會發覺,很多的投資大師和成功者都不是單純依靠本專業的知識,而是在歷史、心理學、哲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這是因為投資的高級瓶頸就是我們對人性的理解,如何戰勝人性的弱點,需要大智慧。因此筆者一直建議股民不要視野過窄,要充分享受生活,出去運動,出去感受大自然,去和你的家人、朋友過快樂的生活,要敢于嘗試未知,這樣都會對你的投資產生質的影響,你的視野擴大了,你的感悟深了,在不知不覺中你就提升了自己的等級。不可否認的是,人再偉大相比于大自然和浩瀚的宇宙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不斷地感悟生活、探究自然才能夠體會到更多的自然規律,筆者就利用這些感悟總結了很多情景模式操作系統,受益頗豐,所以大家看到了筆者的微博和博客,每天都在積累,就是為了讓良性循環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體來看,做功課的過程就是積累優勢。優勢多了,已知圈子就擴大了,就會發現更多的未知,這樣就會誘發一系列新的動作,去開發新的優勢,從而帶來各個圈子的擴大,也就帶來了財富圈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