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價值投資法學習要點與學習總結
admin
1.投資指導思想:以企業經營前景為視角的投資才是最佳投資。買股票就是買企業,企業經營得好,你的投資必然好,反之亦然。所以巴菲特說:“自從我開始這樣來考慮投資后,一切都豁然開朗,就這么簡單。”
2.能力圈:對企業的經營前景以商業常識,商業運營規律為基礎,作出符合商業經營之道的邏輯判斷。為避免判斷失誤,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思考來擴大自己判斷企業經營之道的能力圈,能力圈越大,可選擇范圍越大,成功率越高,失誤越少。
3.以內在價值——企業未來經營現金流折現值作為衡量企業經營成果的唯一標準。企業的經營業務對于社會利益的重要性有時與創造股東價值相矛盾,這時需要從股東角度來審視企業價值。
4.內在價值是在企業動態經營的過程中創造的,內在價值不會是固定值,其大小的變化跟隨企業經營狀況的變化而動態變化。所以,了解跟蹤企業經營狀況的變化軌跡,可判斷企業內在價值的變化軌跡,借此選擇投資的時機。
5.“股票市場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股票價格與企業內在價值短期會有背離現象,但長期價格一定會反映價值。所以說,價格跟隨價值,價格早晚會反映價值。
6.因此,價值投資者股票投資的邏輯應該包括以下“三項合一”的內容:
A.邏輯的起點是判斷過去和現在的企業經營贏利狀態所決定的價值創造水平及價格水平;
B.企業經營業態所形成的商業經營要素,如經濟特許權、經濟護城河、長期競爭優勢和長期經濟特征等作為思考的橋梁和邏輯推理過程;
C.邏輯的終點是根據商業經營要素和商業經營邏輯判斷的未來時段的企業新的經營狀態所形成的價值創造水平。如果企業未來的價值創造水平高于目前的價值創造水平,并有令人滿意的幅度,目前的價格相對于目前的價值還有安全邊際,則應該買入持有。圖示如下:

價值投資者“三項合一”的股票投資邏輯示意圖
8.最佳的投資模型:企業最理想的價值創造營運模式的典范是——律師:這類專業人士永遠按現時的價格水平收費,即能夠維持自己的現時價值創造力,但所花的成本——他們所接受的訓練,則是以過去上大學時期的物價水平所支付的固定沉沒成本(Sunk Fixed Cost),不需再投入新成本。是打敗通貨膨脹和創造新價值的最理想企業經營模式。所以巴菲特介紹的他最好的投資經驗是:
“喜斯糖果是在我們的成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雖然喜斯目前并未能創造太多的絕對額收入,卻讓我們學會許多。”(摘自巴菲特2004年股東大會問答)
言外之意,不須再投入新資本,在原來資本的基礎上卻能夠產生較高水平(30%以上)的資本回報率才是最好的投資。
9.所需的投資者素質:企業經營和投資兩個領域的交叉性經驗(Crossover Experience)。
10.巴菲特波克希爾企業群經營模式的長期復利增長“路線圖”:
巴菲特自1950年以10.5萬美元起步到2008年的全集團2000多億美元財富到底遵循的是什么樣的長期復利增長路徑呢,通讀股東信后,我得出了自己的研究結論,大體分為以下幾步:
第一步,較小的本金在股票的拍賣式市場購買既強勢又便宜的優質企業股票,獲得分紅和資本溢價,賺取到較大金額的本金;
第二步,以第一步贏取的較大本金在談判議價市場以合理的談判價格控股式投資具長期競爭力的強勢保險企業,獲取保險浮存金;另外,繼續在股票市場以拍賣式價格購買既強勢又便宜的其他優質企業股票,獲得分紅和資本溢價。
第三步,將第二步獲取的保險浮存金和獲得的分紅和資本溢價合并為數額更大的新資本,以談判議價控股的方式投資更多強勢的保險企業和其他類型的優質企業,同時在股票市場以拍賣式價格購買既強勢又便宜的優質企業少數股權,贏取新的更大金額的新資本,循環往復,復利增長。
強勢優質的偉大型企業的標準以經濟特許權、經濟城堡護城河理論的長期競爭優勢和經濟特征進行衡量,而安全邊際則以經濟危機發生時的特殊時機所形成的拍賣價格或談判價格來進行衡量。
為便于理解和記憶,將巴菲特波克希爾企業集團長期復利的經營模式圖示如下:

巴菲特波克希爾企業集團長期復利經營模式圖
(1)前期的巴菲特對上市優勢企業的股權投資占比例較大,而后期的巴菲特則以控股優勢企業為主;
(2)對控股的優勢企業實行以經營成果為導向的,以激勵和引導CEO的“團隊放權型”領導方式進行企業群的運營管理。
(3)對子公司經營成果的衡量只看兩個指標:一是投入資本回報率的股東回報價值;二是商業運營機制的合理性以保持長期商業競爭優勢(護城河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