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者跟莊技巧與方法詳解
admin
眾所周知,一只股票的上漲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有大資金在運作,換句話說,是有莊家在控制股價。要想在一只股票中做莊,就離不開建倉、震倉拉升、平倉這三個階段。可以說,投資者如何準確地把握這三個階段,是跟莊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般來說,建倉作為莊家做莊三大步驟中的第一步,其手段多種多樣,有按計劃主動建倉的,有耐住性子慢慢吸籌的,有按約定倒倉接貨的,有拉高快速主動建倉的……因此,我們有必要來對其仔細探討一下。
股市中有諺語說:“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也沒有只跌不漲的股票。”通常來說,一只股票如果跌得久了,籌碼往往就會很分散,表現在行情上,往往就是成交清淡,從而無人問津。大資金在進場之前,顯然得首先考慮其資金的安全性、介入的價位是否合適等。于是,在其真正建倉之前,一般要有一個試盤動作,在確認盤子很輕、場內沒有其他莊家的情況下,往往還要借勢打壓股價,當股價跌無可跌,成交極其清淡的情況下,方才開始緩緩建倉。
表現在K線圖上,一般是陰陽相間,成交量溫和放大,股價重心不斷上移,但漲幅有限。這便是“從縮量到放量”的過程。經過一段時間(一般在三個月以上)的建倉,莊家基本上吃夠了一定籌碼,而此時股價亦有了一定漲幅,成交也漸趨活躍起來。
此時,為了阻止散戶搶籌,也為了清除一部分已獲利的籌碼,該股往往在攻擊形態極佳之時,突然掉頭向下,一路震蕩走低,股價連連擊穿眾多“支撐”。由于多數籌碼在莊家手中,而散戶又不可能齊心做多,于是,莊家僅需犧牲少量籌碼,便可打壓股價,因此,隨著意志不堅定分子的不斷出局,成交量日漸稀少,最后,在連續數日持續萎縮之后,股價漸漸止跌。這便是“從放量至縮量”的過程。這其中的主要表現是:
(1)從K線組合來看,經常出現上漲時成交量顯著放大,但漲幅不高的“滯漲”現象,但隨后的下跌過程中,成交量卻以極快的速度萎縮。有時,則是上漲一小段后便不漲不跌,成交量雖然不如拉升時大,但始終維持在較活躍的水平,保持一到兩個月后開始萎縮。盡管主力暫時未必有力量拉升,但是調控個股走勢的能力還是有的,比如,往往在收盤的時候會打壓走向。
(2)從K線圖來看,當股價在低位進行震蕩時,經常出現一些特殊的圖形。典型的包括有:帶長上、下影的小陽小陰線,并且當日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上影線區,而下影線中有較大的無量空體,許多上影線來自臨收盤時的大幅無量打壓;跳空高開后順勢打下,收出一支實體較大的陰線,同時成交量放大,但隨后未繼續放量,反而急速萎縮,股價重新陷入表面上的無序的運動狀態;小幅跳空低開后借勢上推,尾盤以光頭陽線報收,甚至出現較大的漲幅,成交量明顯放大,但第二天又被很小的成交量打下來。
(3)均線系統由雜亂無章、糾纏不清,逐漸轉向脈絡清晰起伏有致。從看盤技術上來說,這是建倉成功與否所表現出來的區別之處。其內在的機理是:在初期由于籌碼分散,持倉的成本分布較寬,加上主力刻意打壓,股價波動的規律性較差,反映到均線系統上,就是短、中、長均線不斷地交叉起伏,隨著主力手中持籌碼的沉淀,市場上的浮動碼減少了,當主力持籌到了一定的程度,往往會把股價的波動幅度減下來以拉平市場平均成本。當均線之間的距離漸漸縮至均線之間的距離、甚至是重合時,就會開始試盤拉升或者是打壓,由于主力對于股價有掌控力,盡管每日盤中震蕩不斷,但是趨勢已成,而反映趨勢的均線系統自然是錯落有致。
(4)在建倉階段,主力與散戶實際上是處于博弈的兩端,主力總是力圖制造出假象迫使散戶低價吐出籌碼。正因為如此,在底部區域的頂端,主力往往發布種種利空,或者制造形態上的空頭結構,意圖使市場發生心理恐慌,主動促成股價下跌。這種下跌要與建倉失敗的圖區分出來,下跌的幅度深度就可以分辨出主力的目標。一般來說,如果主力在下跌途中堅定持籌,并且繼續逢低吸納,這種股價是不會下跌回到前期成本密集區以下,而出貨形態就沒有這種情況。一只股票在建倉的階段,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多次,但隨著主力籌碼的增加,振幅會減少,另外,當大盤急跌,那些振幅很小的個股,將是主力高度持倉的表現。
另外,無論是市場主力也好,還是散戶投資者也好,都不得不服從市場本身的規矩,任何企圖扭轉大勢的努力往往都是徒勞的。當股市容量越來越大的時候,股價走勢本身所應有的規律性便日益顯現出來。在股價所有走勢的規律中,最直觀的就是股價走勢形態了,俗稱為“圖形”。我們實際上就是發現那些良好的走勢形態,借助這些形態來挖掘市場走向的本質,從而捕捉到最能帶來豐厚利潤的個股。我們據此來介紹幾種跟莊技巧:
1.重要的穩賺圖形——圓底
所謂圓底,就是指股價在經歷長期下跌之后,跌勢逐漸緩和,并最終停止下跌,在底部橫一段時間之后,又再次緩慢回升,終于向上發展的過程。我們說圓底是一個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張圖,由股價所描繪的圖形僅僅是這個過程的表象。
一般來說,出現圓底的圖形,在判斷上是最可靠的。同時,這個圖形形成之后,由它所支持的一輪升勢也是最持久的。在圓底的形成過程中,市場經歷了一次供求關系的徹底轉變,把市場走勢轉變的全過程用慢鏡頭呈現給所有投資者。
應該說,圓底的形態是最容易發現的,因為它給了投資者充分長的時間讓大家看出它的存在。但是,正是由于它的形成所需時間轉長,往往反而被投資者忽視了。當股價從高位開始回落之初,人們對股價反彈充滿信心,市場氣氛依然熱烈,因此,股價波動幅度在人們的踴躍參與下顯得依然較大,但事實上,股價在震蕩中正在逐漸下行。不用多久,人們發現這時的市場中很難賺到錢,甚至還常常虧錢,因此參與市場的興趣逐漸減小。參與的人越少,股價更加要向下跌,離場的人則越來越多。
然而,當成交量越來越小的時候,經過長時間的換手整理,大家的持股成本也逐漸降低,這時候股價下跌的動力會越來越弱,因為想離場的人已經離場了,余下的人即使股價再跌也不肯斬倉。這樣的話,股價便不再下跌。但是這時候也沒有什么人買進股票。這種局面可能要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形成了股價底部橫盤的局面。
這種橫盤要持續多久很難說,有時是幾個月甚至幾年,有時候幾個星期,但這種局面早晚會打破,而盤局打破的這一現象的實質是市場上出現了新的買入力量,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因而迫使股價又上行。
當股價在成交量放大的推動下向上突破時,這是一個難得的買入時機,因為圓底形成所耗時間較長,所以在底部積累了較充足的動力,一旦向上突破,將會引起一段相當有力而持久的上漲,投資者這時必須果斷,不要被當時虛弱的市場氣氛嚇倒。
圓底的主要特征是:打底的時間較長;底部的波動幅度極小,成交量極度萎縮;股價的日K線與各平均線疊合得很近;盤至尾端時,成交量呈緩步遞增,之后就是巨量向上突破阻力線;在經歷了大幅下跌之后形成。
2.重要的穩賺圖形——雙底
隨著市場容量的擴大,技術分析在股市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正因為市場上有太多的個人機構都依據圖形來操作,圖形的影響力也就越來越大。一般來說,莊家機構只能在短時間內影響股價,無法長期控制股價去形成一個大的形態。
實際上,雙底也是一個可靠的底部形態。選股的時候,在實戰中運用最多的往往是雙底這種圖形。雙底形成的時間比圓底要短一些,但它常常也具有相當強的攻擊力。一個完整的雙底包括兩次探底的全過程,也反應出買賣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在市場上的實際走勢當中,形成圓底的機會較少一些,形成雙底的機會反而較多。
因為市場參與者們往往難以忍耐股價多次探底,當股價第二次回落而無法創底的時候,投資者大多開始補倉介入。每次股價從高水平回落到某個位置,自然而然地發生反彈之后,這個低點就成了一個有用的參考點。市場上許多人都立即將股價是否再次跌破此點當成一個重要的入市標準。
同時,股價探底反彈一般也不會一次就完成,股價反彈之時大可不必立即去追高。一般來講,小幅反彈之后,股價會再次回落到接近上次低點的水平,這時候應該仔細觀察盤面,看看接近上次低點之后拋壓的情況如何,接盤情況如何。
最佳的雙底應該是這樣的:即股價第二次下探時成交量迅速萎縮,顯示出無法下跌或者說沒有人肯拋的局面。事情發展到這個階段,雙底形態可以說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則決定于有沒有新的買入力量愿意在這個價位上接貨,即有沒有主動性買盤介入。一般來講,股價跌無可跌時,總有人去抄底,但有沒有人愿意出稍高的價錢就不一定了。如果股價二次控底之時拋壓減輕,但仍然無人肯接貨,那么這個雙底形態可能會出問題,股價在悄無聲息中慢慢跌破上次的低點的話,意味著探底失敗,只有當二次控底時拋壓極輕,成交量萎縮之后,又有人愿意重新介入該股,二次控底才能成功。
在這種主動性買盤的推動下,股價開始上升,并以比第一次反彈更大的成交量向上突破,這個雙底形態才算成功。看盤高手會在股價第二次控底的時候就發現這是否是一個成功的雙底,并立即做出買賣決定。
嚴格意義上來說,雙底往往要用一個月以上才能形成,但是,有許多短線高手樂意于在小時圖或十五分鐘圖上尋找這種圖形。這也是一種有效的短線操作方法。
雙底的重要特征是:股價兩次控底,第二次低位不低于第一次低位,常常是第二次低位稍高一些;第一次控底時,成交量已經大幅萎縮,反彈自然發生;第二次下跌時成交量更小,第二次上升時有不少主動性買盤介入,成交量放大明顯,以大陽突破。
3.重要的穩賺圖形——突破上升三角形
圓底和雙底這兩種穩賺圖形都是底部形態,在那時候買入當然時最好的,比如風險最小,收益最穩等。其實,還有一些令投資者賺錢的圖形發生在股價上升途中。
股價的上升猶如波浪推進,有漲有落,但總的趨勢向上。股價整理的意義就在于休整,如果不整理,股價不可能有能力再向上沖。
對于短線炒手來講,股價休整的時候可以暫時退出觀望,或者抽出資金來買入那些休整結束重入升勢的股票。如今股票市場中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每天都有許多股票正在盤整,也有一些股票正在完成盤整開始新的上升,這樣就給投資者以很大的選擇空間。
在各種盤整走勢中,上升三角形是最常見的走勢,也是最標準的整理形態。抓住剛剛突破上升三角形的股票,足以令投資者大賺特賺。
一般來說,股價上漲一段之后,在某個價位遇阻回落,這種阻力可能是獲利拋壓,也可能是原先的套牢區在解套壓力,甚至有可能是主力出貨形成的壓力,總之,股價遇阻回落。在回落過程中,成交量迅速縮小,說明上方拋盤并不急切,只有在到達某個價位時才有拋壓。由于主動性拋盤不多,股價下跌一些之后會很快站穩,并再次上攻。在上攻到上次頂點的時候,同樣遇到了拋壓,但是,與第一次相比,這種拋壓會小一些,這可以從成交量上看出來,顯然,想拋的人已經拋了不少,并無新賣盤出現。這時,股價稍作回落,遠遠不能跌到上次回落的低位,而成交量更小了。
于是,股價便自然而然地再次上攻,終于消化掉上方的拋盤,重新向上發展。在上升三角形沒有完成之前,也就是說在沒有向上突破這前,事情的 發展方向還是未知的,如果向上突破不成功,很可能演化為頭部形態,因此,在形態形成過程中不應輕舉妄動。突破往往發生在明確的某一天,因為市場上有許多人正盯著這個三角形,等待它完成。一旦向上突破,理所當然地會引起許多人的追捧,從而出現放量上漲的局面。
一般情況下,上升三角形的形成過程是難于識別的,但是通過股價第二次回檔時盤面情況的觀察,可以有助于估計市場走勢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對于個股走勢判斷,更加容易把握,只要仔細跟蹤每筆成交,便可以了解該股回檔時拋及下方支撐的力度,并分析是否屬于自然的止跌,如果屬于莊家刻意制造的圖形,則支撐顯得生硬勉強,拋壓無法減輕。
上升的三角形的上邊線表示的是一種壓力,在這一水平上存在某種拋壓,而這一拋壓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來說,某一水平的拋壓經過一次沖擊之后應該有所減弱,再次沖擊時更進一步減弱,到第三次沖擊時,實質性的拋盤已經很少了,剩下的只是心理壓力而已。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市場上看淡后市的人并沒有增加,倒是看好后市的人越來越多,由此可以想見,股價向上突破上升三角形的時候,其實不應該拖泥帶水,不應該再有怎樣大的阻力,這就是判斷一個真實的突破的關鍵。
如果在股價多次上沖阻力區的過程中,拋壓并沒有因為多次沖擊而減弱,那只說明市場心態本身正在轉壞,拋壓經過不斷消耗仍沒有減少,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空方的行列,這樣的話,在沖擊阻力過程中,買入的人也會逐漸推動信心,轉而投降到空方陣營之中去。這種情形發展下去,多次沖擊不能突破的頂部自然就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壓力的頭部了,于是三角形失敗,成為多重頂。
上升三角形具有這些特征:兩次沖頂連線呈一水平線;兩次探底連線呈上升趨勢線;成交量逐漸萎縮,在整理的尾端時,才又逐漸放大并以巨量沖破頂與頂的連線;突破要干凈利索;整理至尾端時,股價波動幅度越來越小。
4.重要的穩賺圖形——突破矩形
矩形常被人們稱為股票箱,意思是股價好像被關一個箱子里面,上面有蓋,下面有底,而股價在兩層夾板之間來回運動。如果這種來回運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即上升成交放大,下跌時成交縮小,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成交量整體上呈現縮小的趨勢,這個矩形就是比較可靠的。
矩形常常是在主力機構強行洗盤下形成的,上方水平的阻力線是主力預定的洗盤位置,下方的水平支撐線是護盤底線。在盤面上,我們有時可以看 到股價偶爾會跌破支撐線,但迅速回到支撐線之上,這可能是主力試探市場心態的方法。如果一個重要的支撐位跌破之后,市場并不進一步下挫,這充分說明市場拋壓幾乎已經窮盡,沒有能力進一步下跌。
矩形有一個量度升幅,即當矩形向上突破之后,最小要向上升到矩形本身的高度那么多。一般來說,大的矩形形態比小的矩形形態可靠得多。
股價在股票箱中來回振動的次數可多可少,這決定于市場的需要。振動的次數越多,說明市場浮碼清洗得越徹底。
在炒股實戰中,完全標準的矩形并不常見,股價走勢常常在整理的末段發生變化,不再具有大的波幅,反而逐漸沉寂下來,高點無法達到上次高點,而低點比上次低點稍高一些,這種變形的形態往往比標準的矩形更為可信,因為在形態的末端,市場已經明確地表達了它的意愿,即說明調整已到末端。因此,真正的突破不一定發生在頸線位置上,真正的看盤高手不必等到突破頸線才進貨,這就需要更細致的看盤技巧。
矩形的特征是:盤整時間較長;上升壓力線平行于支撐線;突破阻力線時必須伴隨大的成交量;盤整期越久,將來突破之后行情就越大;強勢股的走勢特征。
此外,隨著市場上個股之間走勢分化情況日趨嚴重,投資者選股的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大市的走勢必定是波動式的,有升也有跌,只要整體趨勢向上,我們就說大市向好。然而個股走勢有時并非完全依照大市波動,當指數回調時,總有那么一些個股不跌,甚至反而上升,這些個股往往是強勢股。
總的來說,投資者在炒股實戰中,要敏銳地判斷主力和莊家的意圖,一方面避免被套,另一方面爭取成功跟進,從而實現成功跟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