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要是收益高的陽光私募基金都可以買
每位投資者都有著不同的風險和收益偏好,因此在選擇私募基金產品時,無論是激進型還是保守型投資者,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私募基金。若投資者在不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的情況下隨意挑選私募基金,其投資結果往往是失敗的。換句話說,投資者在挑選私募基金時需要考察的是風險調整后的基金收益,而不是僅僅只看絕對收益就進行盲目投資。
2、根據短期業績排行榜選擇排名靠前的私募基金
僅憑短期業績排行榜的業績來選擇陽光私募基金并不科學。私募基金的業績排名只能說明其過往表現,未來走勢如何并無法得知。因此,私募排排網建議,投資者在分析排名時,需要綜合分析該私募基金短期、中期和長期業績。不僅要關注基金短期業績的爆發,還要考察中長期業績的穩定性,以及業績背后的驅動因素的可持續性。
3、明星公募基金經理管理的陽光私募一定好
公募基金經理投奔私募是近年來的大趨勢,雖然不少明星基金經理來自實力派的公募基金以及大型券商,背景光鮮,過往投資業績靚麗,但對于公轉私的明星基金經理來說,通常面臨著研究資源、市場資源、資產管理規模不如公募、需花費更多精力考慮公司運營以及客戶壓力等問題,往往投資業績會受到較大影響。因此,對于明星基金經理新成立的基金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
4、基金凈值越高說明私募基金越好
基金凈值的高低受到4個因素的影響:成立時間、投資策略、投資類型和投資能力。基金凈值水平僅僅反映了目前該陽光私募基金凈資產的市場價值,與其未來的收益高低并不存在著因果關系。真正決定陽光私募基金未來收益情況的是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另外,成立時間不同,風格策略不同的基金之間也不能簡單地通過基金凈值來比較投資能力。因此,私募排排網建議投資者在比較不同基金產品時,可將同一時期成立、且投資類型相同的基金進行對比。
5、陽光私募公司規模越大說明投資能力越強
私募基金業績追根溯源,是以人為本的工作模式。 邏輯上講,基金公司規模越大,可投的投研資源越多,故而業績應該越好。 但是從實踐來看,關聯性并不十分明顯。公司的管理規模需要與其投資策略、投研團隊、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相匹配,才能實現優化配置。公司的管理規模并不是選擇基金最重要依據。投資者在實際選擇的過程中,除了公司規模之外,還需要考察私募基金公司本身的運作能力、私募基金的產品設計、基金管理人的變動等諸多因素。
本文由東方銅牛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原文地址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