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企業留存收益成本知識介紹
admin
留存收益是企業繳納所得稅后形成的,其所有權屬于股東。股東將這一部分未分派的稅后利潤留存于企業,實質上是對此追加投資。如果企業將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資所獲得的收益低于股東自己進行另一項風險相似的投資的收益率,企業就不應該保留留存收益而應將其分派給股東。
留存收益成本的估算難于債務成本,這是因為很難對諸如企業未來前景及股東對未來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作出準確的測定。
計算留存收益成本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種:
1.股利增長模型法:股利增長模型法是依照股票投資的收益率不斷提高的思路計算留存收益成本。一般假定收益以固定的年增長率遞增,則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Kcs=Dc÷Pc+G
式中:
Kcs——留存收益成本;
Dc——預期年股利額;
Pc——普通股市價;
G——普通股利年增長率。
例:某企業普通股目前市價為56元,估計年增長率為12%,本年發放股利2元。
則:Dc=2×(1十12%)=2.24(元)Kcs=2.24÷56+12%=16%
2.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法:按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法”,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公式則為:
Ks=Rs=Rf+β(Rm-Rf)
式中:
Rs——風險報酬率;
Rf——無風險報酬率;
β——股票的貝他系數;
Rm——平均風險股票必要報酬率。
例:某一時期市場風險報酬率為10%,平均風險股票必要報酬率為14%,某公司普通股β值為1.2。
留存收益成本為:Ks=10%+1.2×(14%-10%)=14.8%
3.風險溢價法:根據某項投資“風險越大,要求的報酬率越高”的原理,普通股東對企業的投資風險大于債券投資者,因而會在債券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上再要求一定的風險溢價。依照這一理論,留存收益的成本公式為:
Ks=Kb+RPc
式中:
Kb——債務成本;
RPc——股東比債權人承擔更大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
債務成本(長期借款成本、債務成本等)比較容易計算,難點在于確定RPc即風險溢價。風險溢價可以憑借經驗估計。一般認為,某企業普通股風險溢價對其自己發行的債券來講,大約在3%-5%之間,當市場利率處于歷史性高點時,風險溢價通常較低,在3%左右;當市場利率處于歷史性低點時,風險溢價通常較高,在5%左右;而通常情況下,常常采用4%的平均風險溢價。這樣,留存收益成本則為:
Ks=Kb+4%
例:對于債券成本為9%的企業來講,其留存收益成本為:
Ks=9%+4%=13%
而對于債券成本為13%的另一家企業,其留存收益成本則為:
Ks=13%+4%=17%